三百一十六 榮途(1 / 2)

高郅和董卓之二者間,自然不會狗血的出現什麼基情滿滿的、惺惺相惜的情節。

不過,不妨董卓對這樣的高郅,另眼高看上一眼。

他,就是喜歡這樣富有朝氣的的“刺頭”。

對於如今已經在權勢地位方麵,達到頂峰的董卓來說。

趨炎附勢之徒他不缺,甜言蜜語之輩他不缺,恭謹死忠者,他同樣不缺!

如今的他,缺少的,反倒是那種敢於在他麵前保持“自我”個性的人。

對於人才的定義,董卓他隻是一介武夫,一介從西涼荒涼之地憑借拳頭和刀鋒,沾染著濃鬱淋漓的鮮血,一步步殺出來的前途、權威。

西涼地處西北,與匈奴、鮮卑等遊牧民族接壤,在長期的對立、接觸下,西涼與外族之間的文化習慣也有了一些溝通。

至少,常年屯兵駐紮在西涼的董卓,便染上了一部分草原的生存理念。

他不懂什麼叫真正的人才,也不懂什麼人適合稱為人才。

但是他知道,在草原,真正最受歡迎、真正有力量的,永遠是那些凶猛嗜殺的猛獸。

狼行千裏吃肉,狗行千裏吃屎。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興奉著弱肉強食理念的殘酷世界。

那些唯唯諾諾、畢恭畢敬的人,在董卓的眼中,反倒是不屑一顧。

在他看來,如此傀儡般性質的手下,他要多少有多少,又有什麼必要,去花時間耗費精力在他們的身上?

作為一個有野心,有力量,也有了權勢地位的男人,董卓已經開始不再滿足於尋常的,招兵買馬了。

現在的他,渴望豢養強者,渴望“培育”出一批不一樣的強者。

試想一下,有什麼能比指揮一眾強大的武將,雲集於麾下的成就感,要來的愈發的刺激?

而如今的高郅,前後也是經曆了無數危及,除外那身驚人的殺伐戾氣不說,光是殺意方麵,就要比當初純熟許多,完全可以算得上如今大漢朝數一數二的強者階層人物。

所以,即便是高郅表現得不一樣,如今的董卓似乎也並沒有任何對高郅不利的意思。

相反地,隨著高郅的實力不斷的突飛猛進,董卓他對高郅的態度,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有興致起來。

這不,剛剛口頭上,這廝還特例開口,表示高郅這次立了大功,下次商議重大事務的時候,也允許高郅破格參加。

甚至於高郅自己,都覺得真想不通這個瘋狂、暴虐的變態家夥,究竟在想些什麼東西。

董卓相信,他一定可以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改觀和...驚喜。

從這一點上來看,別的不說,至少董卓在器量上,當世還真的無人能比,因為他自信自己能夠震懾住他手下的猛獸!

即是一種自信,亦是一種自負!

他們,無論怎麼變強,都不一樣還在他董卓的手下嗎?

像這次,高郅出兵為他擺平河內郡白波黃巾軍一樣,他需要有價值的“強者”。

畢竟,董卓不會平白無故養著高郅這麼一個能夠算得上頂級的武將,就像他姑息呂布一樣,除了借呂布的窺視磨練自己外。

同樣的,也是希望借助呂布的力量幫助他解決另外一些事,比如說,征戰殺敵,掃平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