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七 白鬃有馬(1 / 2)

於長安至郿塢之間,有一條堅固驛道,可供駟馬之車馳騁,運輸糧草也很方便,可謂一舉多得。

而這,同樣也是如今的高郅,所策馬奔馳,趕望郿塢的路線。

郿塢嶺,橫亙在眉縣、周至、戶縣、長安一帶東西走向的一條土嶺。

郿是董卓的封地,塢“高厚各七丈,積穀三十年儲”。

郿塢嶺,原本是鍾官城的遺址。

鍾官為官名。

漢武帝時,為水衡都尉的屬官,職掌鑄錢。

最初主管鑄造鍾鼎之類,其後以鑄錢為主,演變成主鑄錢幣之機構。

當時管理鑄幣的最高長官稱鍾官,其城亦名鍾官城。

這裏,曾是漢代鑄幣中心鍾官城。又因此處位於西漢上林苑內,所以亦稱上林三官鑄錢工場。

郿塢嶺依地勢起伏、跨溝越澗,位於今長安、鄠邑、周至、眉縣的渭河南岸二級台地上,南望終南山,北依渭水,東西相同長安、郿城。

毫不誇張的說,占領郿塢嶺,是兵進長安的最佳捷徑。

一路向西,高郅策馬,在郿塢前停下,仰頭高眺,打量起這座有名的塢堡來。

整個郿塢的城邊長160米,牆體厚度達7米,按照略微偏斜的東西南北方位構築。

城牆四角有角樓,四麵的正中都有建築。

但令高郅他有些奇怪的是,居然隻有南麵一個城門,城外挖有寬8米、深3米的護城壕溝。

此時的等級製度非常森嚴,私人城堡不能采用正南正北的規劃,必須有一點偏斜。

至於為什麼隻有一個城門,連逃生的口都沒留,其餘三麵是“馬麵”。

“馬麵”是古代城牆的防禦設施,與角樓一樣突出於牆體,利用三麵的空間對來犯之敵形成攻擊角度。

在前麵點,便是層層疊疊,林立的塢堡了。

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築,大約形成王莽天鳳年間,當時北方大饑,社會動蕩不安。

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

東漢建立後,漢光武帝曾下令摧毀塢堡,但禁之不能絕,由於西北邊民常苦於羌患,百姓又自動組織自衛武力。

黃巾之亂後,塢堡駐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為故吏、賓客的避風港。

東漢末年的塢堡組織很發達。“這些塢堡組織,是軍事性的防禦戰鬥組織,又是經濟性的生產組織。”

對於這裏的人來說,每一個塢都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體。

每個塢都需要生產自己所需的物品,特別是糧食衣物。

董卓的郿塢,便是一個最為典型的塢堡。

塢堡的組成人員比較複雜,除了當地依附塢主保護的自耕農之外,多的是從四麵八方彙聚來的流民,還有戰爭中擄掠來的俘虜和“生口”,他們都成了塢堡的奴隸。

當然了,郿塢附近,也有私立軍營。

按照東漢末年私人城堡的建築規模,堡主人都蓄有大量的武裝部隊。

出於防衛的需要,這些部隊,不能全部駐紮在塢堡裏。

過幾天,高郅他的任務,便是率領著駐紮在郿塢裏麵的五百西涼鐵騎,將長安附近大小獵物都驅趕至狩獵範圍以內。

說實話,這項工作,根本用不著那些分配給他的士兵。

以高郅他如今的那一身強烈的殺意,即便是虎狼、熊獐,也經不起他的一記瞪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