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臣在。”段煨抱拳而立非常恭謹。
“老夫著你率本部兵馬並兼八百西涼精銳鐵騎,巡視長安,負責在陛下與吾等圍獵期間的長安行禁安保。”
“如果遇到膽敢阻攔或是延誤的人,盡數殺無赦!”
董卓殺氣騰騰的揮了揮手臂,他的動作,慢到了一種極致,雙臂如有千鈞重,好像在推動江河山川而行,空氣生出細密的褶皺,好像波紋一般蕩漾。
“諾!”
對於董卓的命令,段煨果斷的選擇了迎奉。
如今的朝堂上,能夠為他所倚靠的“大腿”可不多,現在有機會,他自然是要想辦法緊緊抱住董卓這跟粗大腿的!
這並不為奇,世家豪族的力量確實龐大。
哪怕東漢在立國之初時,所依靠的都是關東那些世家豪族的力量。
尤其是河北世家和南陽大族,這才是劉秀當年,打天下的根本力量。
而那時候的關中呢?
作為西漢時期國家根本之地的關中,在那時候卻是被赤眉軍攻占。
所以在之後,相當一段做的時候,爭霸天下的過程中。
關中乃是“被征服”的地區,其地位自然遠遠無法與關東之地相比。
羌人在涼州作亂百年,朝廷卻始終無法將其徹底鎮壓下去,之所以會如此,除了羌人自身的頑固外,同樣也與掌控東漢朝堂的關東世家對於涼州並不重視有關係。
甚至於關東士族還將涼州羌亂當做朝廷的一大頑疾,曾經多次有人提出應該直接放棄涼州,以減輕朝廷的負擔。
好在朝中畢竟還是有明白人,再加上出身關中或者涼州的官員極力反對,所以放棄涼州的提議始終未能通過;否則的話,或許現在涼州早就落入羌人手中了。
在這樣一種政治格局下,出身關中,尤其是出身涼州的官員天然就受到關東士族的輕視,潛移默化的容易被視作“二等公民”。
而那些出身涼州的人,在長期的動亂中,逐漸出現了一大批依靠軍功得以身居高位的人。
這些人往往受到士人集團,尤其是出身關東士族的士人敵視,這就使得這些武人不得不相互抱團,從而形成了一個西涼武人集團。
而這個集團的形成又反過來使得關東士族對他們更加敵視,尤其是在他們掌控了強大武力的情況下就對他們更加警惕了。
畢竟,段熲他的名氣可不小,與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並稱涼州三明。
戍邊征戰十餘年,曆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議郎、並州刺史、破羌將軍。
最關鍵是這家夥打起外族來不含糊的那股勁兒,和公孫瓚簡直有的一拚。
段熲與羌人作戰先後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並擊滅東羌。以功封新豐縣侯,食邑萬戶!
回來,被征入朝,曆任侍中、執金吾、河南尹、司隸校尉等職。
所以,他身為如今涼州武人中最赫赫有名的一個,同時還是自然就被當做了如今涼州人士的領軍人物。
段熲如果想要自保,就必須找到一個靠山,這個靠山不可能是那些關東世家大族。
現在的他,隻能依附在董卓的羽翼之下。
就如同之前的他,選擇依附宦官,與中常侍王甫等結為黨羽,冤殺了中常侍鄭颯、董騰等人,因而增邑四千戶一樣。
隻不過,如今那些宦官們都已經化為黃土,而他,又找到了新的靠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