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快樂(番外一)感謝(摸摸頭)姐的盟主,更新後補(1 / 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不知不覺,又是一年過去。

過去一年裏麵,風雨搖擺、沉積多難的大漢朝,也再一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假日。

其實,古時的春節,尤其是夏商周三代,由於曆法的變化,並不一定是在農曆正月初一。

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明確的規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春節的日期才算固定下來。

當然,這裏的說法,還不叫春節,而是正月旦。

正月旦,同樣也是漢代皇家的重要節日。

在這一天,朝廷要舉行大規模的朝會。

遵循正式新春禮儀,是為團拜禮儀,各地官員要進京(原洛陽)朝賀天子,並且點燃爆竹(燒竹子),讓京城的居民,都能夠曉得新年來到,沐浴皇恩。

不過,如今的天子崩殂,群雄逐鹿,諸侯爭霸的格局,已然形成定局。

天下九州,也由成長起來的各路諸侯們,各自割據,劃分地盤。

昔日劉邦臨死的時候讓大臣們斬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話語,已隨風而逝...

要知道,異姓不王的傳統,可正是從漢朝確立的,基本上在中國古代,異姓封王的例子是很少的,很多都是追封。

可是,隨著天下大亂,先後經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長安驚變,漢室威嚴的日益淪喪。

漢庭的影響力,基本上出不了京都、宮殿。

昔日四百年累積而來的老規矩,也隨著四下霍亂的賊寇、軍閥,越來越低微、輕賤起來。

而長安之變中,漢天子劉協的遇刺身亡,遺憾崩殂,所帶來的天下無主的驚天動蕩,更是變天之最大的變數!

那一日,宛若天崩地裂!

那一日,無數漢室老臣,痛哭流涕,麵北而跪。

那一日,無數儒家書生,指天痛罵國賊董卓,齊齊敘書,祭天惋惜。

那一日,無數心懷不軌的野心勃勃者,暗自竊喜,躊躇滿誌。

更是一下子激起了大漢分裂,諸王並稱的格勢。

隨著汝南袁術的率先稱王,冀州袁紹、兗州曹操、徐州陶謙、並州呂布...亦是不甘示弱,相繼稱王。

大漢的時代,正式過去,昔時春秋戰國的格局,成為主流,倒也免去了一番,繁瑣的禮節。

當然,過節的傳統,於各地都通用。

作為如今的並州牧,已經獨自立府的堂堂大漢朝,趙王府,也不例外。

理所當然,作為如今趙王的乘龍快婿,並州的二把手,堂堂鎮北將軍的高郅,高長恭,與其夫人呂玲琦,是一定會出席,晚上的宴會。

說起來,這同樣也是高郅他在來到一千多年前的大漢朝,所度過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春節”。

因為,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春節,他是和他的家人,一起陪同度過的,意味深長。

本來,暗自呂布的意思,並不想弄什麼花花腸子,隻是簡簡單單的邀請軍中受重的將領,以及相識的親朋好友過來,擺上個一二十桌,至於城中世家、名人,便是沒有請。

可他如今的身份,到底還是不一樣了。

即便沒有受邀,其轄屬的官員,在春節當日,備上一份禮,卻是這個時代的潛“操作”。

那場景,真是車水馬龍,人潮人海。

進門掛禮的人,差點沒踏破了趙王府的外府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