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二 江東將起波瀾(1 / 2)

二人之間的縱論天下,直到當天的日落時方結束。

周瑜與魯肅二人都收獲頗豐,酒喝的也很開心,通過談論,對天下大勢也解析的十分清晰明了,許多看法上也觀點頗同,盡興而歸。

走到歸路時,又一次頓足凝視湖麵,愣愣出神。

“公瑾?公瑾?”魯肅在一旁喚道。

??“說起來...提及此地,我倒是想到了楚漢爭霸時,西楚霸王麾下的一名謀臣。”周瑜突然心頭一動。

“哦?”

說到此處,魯肅已猜到周瑜要說的誰,帶著肯定的語氣問道:“公瑾剛才想到的莫非便是範增?”

????周瑜點頭笑道:“不錯,正是此公。”

??他剛才靈光一閃所想到的人,確實正是範增。

說來也巧,範增,同樣也是居巢人。

《史記·項羽本紀》上也有載,“居巢人範增,年七十,索居家,好奇計。”

範增是楚漢時期的人物,正是大漢開國之時,而現在則是漢之末代,大漢將要終結之時。

周瑜在這個時候說忽然想起範增,這走神不算是天馬行空、胡思亂行,而正是感懷天下的走神。

另還有一層,則涉及他們將要投奔的人——孫策。

孫策此時已有“小霸王”之稱,前有楚霸王項羽,今有小霸王孫策。兩人都是勇力過人、武藝超群,都是天生的戰陣高手,更都是同崛起於江東。他們的武力,他們的性格,他們的稱號,甚至他們起步的命運與經曆,都是何其地相似。

大漢開國之時江東有位楚霸王,大漢將要終結時,江東則出了位小霸王。兩位霸王是否會有同樣的命運與終結,孫策是否會走上項羽的老路,他們是否都爭不過這大世。

魯肅想到這幾點問題時,不禁有著滿滿的憂慮。

孫策這位小霸王,他自此都未曾謀過一麵,一切都是聽憑周瑜的轉述。他相信周瑜的選擇,相信周瑜的眼光,而且兩人間有著深厚的友情,所以他選擇無條件地信任與跟隨周瑜。

可此時周瑜卻忽然提起範增來,由此聯想到項羽與孫策這兩位霸王,魯肅一時也不解周瑜究是何意。

挖深想下去,由範增聯想到項羽,再由項羽聯想到孫策,卻倒是不曾想讓魯肅生了憂慮,起了些誤會。

周瑜微微動身,心中苦笑罷,他含笑安慰魯肅道:“子敬放心,伯符決非楚霸王。我與他相交多年,豈能不知?他性度闊達,知人善用,更能廣取良策,決不是位聽不進建議的霸王!”

伯符,便是孫策的字。周瑜與孫策乃至交好友,一向是互稱表字。且周瑜這時還未正式投奔孫策,兩人的關係還是兄弟情分,並無上下主臣之分。

魯肅聽得周瑜解釋,心中憂慮盡去,笑道:“我自然是信公瑾的。”

周瑜聽得魯肅的話,也是心中鬆了口氣,卻還是又道:“我想到範增,隻是忽爾想起,並無他意!”

說罷瞭望了巢湖一眼,長舒口氣,有些感歎地道:“其實自古成王敗寇,若範增能助項羽最終成就了天下霸業,楚代漢延續了這四百年基業,那麼今時今日,範增的聲名恐能比肩於薑太公!”

薑子牙八十而掛帥,範增七十而出山。一個被武王尊為“尚父”,一個被霸王尊為“亞父”。這兩個老來才建功業的人物,也是十分地相似。

區別隻是在於,薑太公助周武王伐紂成功,興周八百年;而範夫子則沒勸得楚霸王言聽計從,楚國隻興了幾年便被劉邦這無賴覆滅。

如果範增真能助楚而成,那就活脫脫另一個太公式的人物,如何不能直追而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