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公言之有理。”一旁的逢紀點了點頭,對於沮授所言,他也深以為然。
“不然!”郭圖搖了搖腦袋,複說:“周武王討伐商紂,不算不義;況且派兵攻打曹操,還怕找不出理由!再說,主公的部隊精強勇猛,將領士兵都想著奮力,如果不抓住時機早早決定大業,就成了人們所說的‘上天賜給而不去獲得,反而受到上天的譴責。
這同樣是昔日越國所以稱霸,吳國所以滅亡的原因。
沮別駕的辦法,在於堅持穩妥,而不是根據形勢把握時機的權宜之計。”
一時之間,袁紹麾下數位謀臣各執己見,又都振振有詞,各自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言論所需要支持的論據。
袁紹耳畔,左一句當取,右一句不可,聽得腦袋都大了。
“夠了!”眾人討論爭執了半天,也沒有定下結論,袁紹已是聽得不耐煩了。
本來他隻是想借機聽一下,自己麾下這些謀臣的意見,結果一下子討論得沒完沒了了。
對於這件事情上,袁紹他倒是從一開始就已經有了謀斷。
這個時候的他,還不至於像曆史後期一樣,優柔寡斷,習慣於依賴謀臣,而沒有主見。
袁紹和曹操,關係是發小,小時候關係就非常的鐵。
曹操與袁紹,一個是“贅閹遺醜”,一個是“三公之後”,論身份,論立場,他們都不可能成為好朋友。但是,少年的友誼是真摯而單純的,它可以超越年齡和種族,超越門第於出身。
早在洛陽時,他們兩個“臭味相投”的“遊俠”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遊俠的性格,是他們友誼的基礎。
“任俠放蕩”的少年曹操與“好遊俠”的少年袁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曾鬧過不少荒唐事。
史上記載:魏武少時,嚐與袁紹好為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雲:「有偷兒賊!」
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複大叫雲:「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多麼可愛的兩個放蕩少年呀!由此可見,兩人早年的友誼是真摯的,純真的。
其後,二人成長後,又有著誌同道合的觀念。
作為那個年代的熱血青年,他們為了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東漢王朝,以其相對弱小的力量投入到反對強大宦官勢力的鬥爭之中。
袁紹是這個政治集團當之無愧的首領,出身四世三公之家,讓他有極高的威信;折節下士的性格,讓他能吸引眾多的名士投奔;素養善士的才能,得到豪傑的擁護……
而曹操,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卻憑他卓越的才能,以及袁紹的幫助獲得了威望和地位。
當東漢政府新置了西園八校尉,袁紹與曹操同時被任命為八校尉之一。
多年的情誼,共同的政治理想,加上手中的權力,此時的曹操與袁紹以從單純的友情和政治上的共鳴,上升到了政治上的默契。
一個袁紹和曹操的時代,也正式到來。
再加上二人此時並沒有利益衝突,袁紹北方有公孫瓚呂布的威脅,曹操與張邈則“敵環伺於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