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人,都說袁紹、袁術二兄弟,將自己開局帶出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其實公孫瓚,也是一位屬於典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代表人物。
他在原本與袁紹相爭占優的情況下,慢慢作死,數場大敗,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局勢,輸掉了原本有著可能鯨吞幽冀並數洲地希望。
公孫瓚在早期一直是北方一個很強大的勢力,多次打敗北方遊牧民族,名氣很大,實力甚至要比當時袁紹要強大的多。
也正是因為他的實力更強,他與袁紹的第一次大戰也是他率先發動的,目的是為了搶奪冀州。
剛開始的時候,公孫瓚打的十分順利,畢竟實力雄厚,軍隊戰鬥力很高,還有白馬義從,冀州郡縣紛紛是望風歸降。
隻是界橋磐河兩戰,讓公孫瓚麾下精銳騎兵損失慘重。
本來公孫瓚能一鼓作氣打敗袁紹,徹底拿下冀州的,畢竟在此之前袁紹差不多是四麵楚歌了。可惜由於傲慢輕敵,浪費了機會,還被傷了銳氣。
不過這還不是全部原因,因為當時的公孫瓚即便因為界橋之戰的慘敗,但在整體上而言,公孫瓚勢力的實力,依然不在袁紹之下,可惜在這個時候,公孫瓚他又作死殺了劉虞。
劉虞是當時漢室宗親,幽州牧,愛民如子,忠於漢室,名氣很大,也是公孫瓚上司。
相比之下,公孫瓚不恤百姓、窮兵贖武讓劉虞很不滿,於是他出兵討伐公孫瓚,隻想節製下公孫瓚,阻止他的惡行。
但由於他過於仁慈,打仗都不允許傷害百姓,導致久攻不下,被公孫瓚抓住機會給打敗了。公孫瓚趁勢拿下幽州,殺死了劉虞全家。
也正是因為如此,雖然拿下了幽州,但由於殺了聲望極大的劉虞,公孫瓚已然得罪了整個天下。
公孫瓚受到劉虞兒子、劉虞舊將、袁紹等多方勢力的圍剿,被打的無還手之力,逃到易京堅守不出。
其實他隻要不氣餒,和麾下將領一起,共同努力堅守撐到他們走了,仍然有機會東山再起。
可惜已經垂頭喪氣的公孫瓚,變得越發的驕橫跋扈,疏遠他人,隻顧自己,與妻妾娛樂,甚至部將被困也不去救援,致使他身邊親信全無,除了少數如田豫趙雲一樣的忠臣猛將,其餘人盡都離開了他。
可以說,其實縱觀這一次幽冀之戰,公孫瓚他有很多機會能夠一舉攻伐袁紹,可惜他一步一步走錯,最終導致勢力不斷潰敗,發展不起來也怪他自己。
隨著戰鬥的延續,如今,公孫瓚與袁紹二人進行的幽冀爭奪戰的戰場局式,已然是變得越來越變得明朗起來。
公孫瓚從最初的優勢地位,逐漸的淪落,已然都快要失去了東山再起的資本,淪為一個窩縮不能還手的縮頭烏龜。
而現在,基本上快要放棄了易京城以外地區防守占有的公孫瓚,也隻能被動的接受來自於袁紹大軍的攻伐。
甚至可以說,如今被堵得連易京城都出不來的公孫瓚,猶如被粗魯壯漢以壓倒性的優勢按倒在地上摩擦的柔弱書生一樣,完全沒有還手的餘地。
不過,即便公孫瓚他若真的是一心認慫的話,袁紹一時半會,也是難以為之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