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趙元朗胸懷大誌,野心勃勃,意圖霸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趙宋在盡得南唐江北之地以後,並不滿足於此,宋軍陳兵江邊,隨時準備渡江南下,攻取江寧。南唐國上下人人自危,國主李井終日抑鬱憂心,擔驚受怕,不久便得病而去,六子李玉即位,為避宋軍兵鋒,加強江南統治,李玉遷都南昌府,時稱李後主。
劃江而治、俯首稱臣,為南唐爭取到了短暫的和平,但南唐這塊肥肉趙元朗豈能輕易放過,隻是現在他有了更為合適的目標,那便是四方要塞、九省通衢的荊南國。
荊南國,彈丸之地,能在如此亂世之中存活數十年,可見其國君非同尋常的政治、外交手腕。
其實,荊南能不被餓如財狼的那些強國滅亡,最主要是靠混和低調。
荊南高氏,一向以狡黠機智聞名,以一混字堅守下來荊南幾十年的基業。高氏戒訓,永不稱王,敢違者廢!
荊南一度默默無聞,就像一顆被世人遺忘的青草,都忘記有它的存在。
低調,示弱,逢迎。讓大國覺得沒有威脅,而且還交納貢賦,討好強國,讓人沒有攻打的理由,所以,荊南才得以持續存在。
但如今,它的優勢地理位置讓趙宋起了殺心。
也不知道是荊南國是時運不好,還是國祚將至,這一年,荊南發生了內亂,有權臣作亂欲廢高氏。趙元朗抓住此良機,聲稱應援高氏正統,發兵荊南,在下人一片質疑聲中吞並了荊南國,插上了趙宋的國旗。
“趙宋把手都伸進荊南來了,趙元朗是絲毫都不遮掩他的狼子野心啊……”玄童對江川道。
“雖然我早就料到他會走這步,卻沒想到他下手竟然這麼快……”江川喃喃道。
“趙元朗此舉,恐怕不僅僅是想吞並荊南這麼簡單吧。”玄童敏銳地嗅到了一絲陰謀的氣息。
“看起來你與我所想一致,趙宋不僅是要吞下荊南土地,而且還想封住我寧國東進的路。”江川一語點破荊南之戰背後更深的用意。
“趙元朗是想對我們下手了麼?”玄童微嘲問道。
“這倒不至於,對趙宋而言,此時與寧國開戰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我猜他們是想先弱後強,先南後北,一步一步掃平各方勢力。”
“難道你已經猜到他下一步要攻哪裏了?”
“如果我猜得沒錯,按照先南後北的順序,趙宋下一戰,應該是劉氏的南漢國。”
“南漢,嶺南那邊的藩鎮勢力?”玄童疑道。
“對,按照趙宋先弱後強的布署,南漢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