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之間的交流內容會有什麼?我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住宿經曆,我初高中時期的舍友在夜間聊的時候給我的答案是女人和遊戲。當然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在缺乏閱曆的情況下,肚子裏麵沒有貨去和同伴交流甚至可以連吹牛的素材都沒有。男人之間可以吹噓的東西很多。要不然為什麼酒席能延續那麼長時間。
一群喝酒的大老爺們圍一桌,上的菜永遠隻是為喝酒墊墊,所謂山珍海味,還比不上一盤香脆的花生米,一疊嫩勁的豬耳朵。開席第一個,因為聚一桌喝酒吹牛的同夥太簡單了。散席最後一個,每個人麵紅耳赤、登高而歌,不畏驚。從自身職業際遇,到政治遠見,經濟收入,育兒育女,暢所欲言。這些方麵的知識顯然是我們在學生時代極度缺乏的。主要作為學生的時候,沒有吹牛的底氣與胡八道的魄力。改編不是亂編,戲不是胡。哪怕道聽途那也是有來源依據的。
我父親常常混跡在酒桌裏,當然除了一些輩分大年歲也大的桌局。畢竟我父親不喝酒。他不喝酒的原因是確實不能喝,一調羹啤酒就能倒。就抽煙,當然吹牛也不虛。在中國酒桌文化非常盛行。但我其實不是特別理解其盛行的原因。這在之後應該會有所提及,這邊且放一放。
我這麼些題外話主要還是想同夥之間產生話題會快,當然不至於惺惺相惜把什麼秘密都給你聽。雖然也有對陌生人好容易傾吐自生委屈不快,畢竟旁觀者清且客觀。
一定程度上我覺得煙和酒是話題聊的佐料,不然嘴裏沒什麼味道也不出有味道的話來。笑笑。
大多情況下同夥是同齡人多一點,容易產生共鳴,尤其是時代背景下的共同遭遇。而且同齡人少有得罪來得罪去的猶豫想法,吹牛都要有顧忌那還吹什麼牛。當然對輩,有時候也有妙用,不論是啟發還是開闊眼界,抑或隻是簡單地讓他接觸你想讓他接觸的世界,不要過早地失望與得意。年輕有衝勁,但容易收不住。
我的父親是個憤青,還好他傳授我的比較雜,我也有幸沒有全聽他的,形成了獨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他的同夥,除了親戚兄弟,大致有兩個。也可以是朋友吧。
鄰居有兩個,左邊一戶是發達人家,右邊後來才好起來的。就我父親家空空蕩蕩夾在兩家之間,倒也沒什麼,畢竟當事人不放在心上。
左邊那戶人家對我父親家也就是正常鄰居,沒什麼大往來那種,偶爾迎頭碰麵了打兩聲招呼。
我對左邊鄰居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中年人,比我父親大一輩,也是話事人。一套黑色西裝,亮鋥鋥的皮鞋,雖然後來穿久了有點灰塵。人微矮,不胖不瘦。臉倒是有點倒拔的鞋拔子臉,有點像茄子,村上人喊他也是老茄子。
老茄子嗓門挺大,但是有點滯澀感,許是煙酒長期的影響。聲音有點公鴨嗓的味兒。很少笑,倒是對他家裏人展露過。咧開嘴倒是一口大黃牙。平常見到嘴唇都是往下歪的。給人嚴肅的印象。
本來倒是也就那樣的印象,不上好也不上壞。就因為一個排水管要占上我爺爺家一點地兒,兩家似乎有點糾紛。雖然也不是我這個輩能接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