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被“趕出”道家的道家之人創立陰陽家,在諸國傳播陰陽理論,以陰陽演化萬物為思想。
其中一些陰陽家的人加入各國,立馬打入貴族階層,成為各國國師般的存在。
雖然陰陽家不插手國家內部的決策,但在諸國之中有著極高的影響力。
各家知道陰陽家就是道家的一顆棋子,但由於陰陽家並不是道家,所以各家就沒有排斥和打擊。
甚至有些學派之人暗地裏聯係陰陽家之人,想讓陰陽家與道家真正分裂。
陰陽家中並沒有什麼厲害的人物,最強的也隻不過是陽神境界,陰陽家又豈會因為他人的幾句話與道家分裂呢?
不過要是陰陽家找到了另外一個靠山,那情況就不同了。
與此同時,齊國與秦國同時稱帝,有統一神州大地的雄心,不過由於一些原因,齊國與秦國王上最終沒能稱帝。
齊國與秦國雖然為稱帝成功,但心有意圖,一時間使得局勢變得格外的嚴重。
早將寶押在燕國之上的墨家也開始行動,暗地裏與縱橫家達成協議,將縱橫家天才弟子蘇秦引薦給燕王。
蘇秦得到燕王的重用,出使趙國,提出了“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
明明秦齊兩國都有一統神州的雄心,但之所以選擇對秦國出手,主要是因為秦國比諸國要強大。
有雄心隻會讓眾人忌憚,有雄心和有實力就會讓眾人合力出手對付。
六國攻秦,秦大敗,逼得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秦大敗,傷了元氣。
本來在諸國之中,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就是秦國和齊國,不然明明大家都有一統神州的雄心,為何隻有秦國和齊國敢提出稱帝呢?
秦國最強,齊國次之。
此刻秦國戰敗,元氣大傷,齊國又開始動心思了。
在六國圍攻秦國之時,齊國就沒有什麼損傷,一直是低調行事,處於一個半劃水狀態。
要說六國圍攻秦國,誰占的便宜最多,一定是齊國了。
在這場戰爭之中,得到土地的賠償不是最獲利的,最獲利的應該是沒有什麼兵馬損失。
各國皆有損失,齊國再起一統神州的念頭。
不過這一次齊國並沒有像之前那樣,他不提出稱帝,隻是選擇了一個較小的國家。這個較小的國家就是宋國。
以攻打宋國試探諸國的底線。
宋國能夠成為強國,又能在戰爭之中保存實力,全是因為有兵家在幕後相助。宋國最厲害的軍神正是兵家天才弟子吳起。
吳起領兵攻打宋國,沒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將宋國滅了。
宋國被齊國所滅,引起了諸國的反彈。
各國都知道,齊國這樣做是在試探自己,由於他們經曆圍秦大戰,國力受損,各國不想再次國力受損,所以他們誰也不想率先出手。
都等著其它國家先出手。
這時秦王看到了機會,當年六國可以聯合起來攻打自己的國家,今日他就能勸說其它國家一起功法齊國。
在秦國暗地裏聯合其它國家,準備攻打齊國之時。
有一位無上大能念頭降世秦國,號稱是造化之主。
這位造化之主直接進入陰陽家境地,陰陽家家主雲中君出麵阻擋。
這位雲中君乃是道家三百弟子中的一員,雖然修為境界比不得莊周與慎到,但深得李耳煉丹真傳。
雲中君身穿白色道袍,他說到:“你是何人?”
造化之主說到:“我乃造化之主下界,從此以後我就是陰陽家之主。”
雲中君被“趕出”道家,乃是道家布的局,他當然知道許多秘聞,天下大事,諸天神佛之間的關係,他或多或少都知道一點。
可他從來沒有聽過造化之主這個名號。
沒有聽過這個名號隻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眼前之人入不了道家的眼,二是眼前之人報的並不是真名。
不管是那種情況,雲中君可以感知到對方的恐怖。
雲中君說到:“我雖不是閣下的對手,但我背後卻有聖賢照拂。閣下可要想清楚,與聖賢做對恐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