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何帶著韓信歸來,劉邦親自出營相迎。劉邦出營相迎,禮賢下士,讓韓信有一種受重視趕。不得誌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受重視。
劉邦的做法讓韓信決定投桃報李,定要為劉邦擊退蒙恬。
正所謂韓信點兵點將多多益善,劉邦將軍權交給韓信之後,韓信召集所有的兵馬,準備與蒙恬決戰。
劉邦將軍權交到韓信的手中,韓信可以調動所用的兵馬,這一舉動讓樊噲等人不喜。特別是樊噲,他與劉邦的關係最好,可以說是同劉邦一起開始創業。
樊噲一直是第一將軍,現在要他聽韓信的指揮,他的內心當然有所不服。
憑什麼讓他聽一個剛來的一個人的命令,這種心理上的落差太大了。樊噲又不是什麼大賢,怎麼可能承受得了這種心理落差了。
樊噲找到劉邦,他說道:“大哥,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韓信那小子。”
劉邦說到:“我知道你心裏有所不甘心,但將軍權交給韓信是為了大局著想。你也知道,蒙恬的本事,我們要打贏蒙恬,就必須靠他人的力量。”
樊噲說到:“何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不久不信我們還打不贏蒙恬了。”
劉邦沒有說話,隻是笑了笑。
樊噲也知道憑借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打贏蒙恬的,他隻不過內心不服氣,所以才會說出那樣的話。樊噲看著劉邦不說話,而是對著自己笑。
樊噲立馬就心虛了,他說到:“就算如此,那韓信就一定打得贏嗎?我們對他又不熟,也不知他究竟有幾分本事。”
劉邦說到:“我又去向仙師請教,剛好遇到了大帝,大帝告訴我這韓信乃是兵家高徒,定能夠打贏蒙恬。”
樊噲說到:“蒙恬是兵家之人,這韓信也是兵家之人,這韓信不會是奸細吧。這韓信用不得呀,兵家是支持秦國的。”
劉邦說到:“大帝既然讓我們用韓信,說明韓信是可信的。”
樊噲說到:“韓信是可信的?他明明是兵家的人,為什麼不去幫秦國,要來幫我們了。”
劉邦說到:“秦國猶如風雨之中的破船,隨時都有可能覆滅。並且幫助秦國,也是為了自己的發展。現在秦國快要覆滅了,他們當然要另選一條出路。”
兵家幫助秦國,隻是為了人族氣運而已,現在秦國快要覆滅了,兵家自然而然的要為自己謀一條出路。
兵家的一些弟子已經離開了秦國,加入楚王勢力。
楚王勢力是除了秦國之外的最強勢力,楚王也是最有機會登上帝位的人選。那些離開秦國的兵家之人紛紛加入楚王勢力。
韓信乃是兵家之人,他首選的也是楚王勢力。隻不過楚王帳下的人才太多,他並沒有得到重用。
當蕭何對韓信發出邀請之時,他考量之後便答應加入漢王勢力。漢王勢力雖然沒有楚王勢力強大,但也有道家支持,比其它的勢力要強多了。
韓信還知道劉邦帳下沒有厲害的大將軍,如果能夠加入漢王勢力,肯定能夠獲得重視。
要是漢王劉邦能夠登上帝位,他有從龍之功,肯定能夠在皇朝中占據很高的地位,那時更有利於兵家的發展。
聽了劉邦的解釋之後,樊噲也不再多說什麼,他還是知道什麼是大事的。
韓信領兵叫陣,與蒙恬兩軍對立。
韓信排兵布陣的確有一手,雖然還沒有開戰,但看那將士布局與氣勢凝聚,就可以看出韓信的手段。
蒙恬一眼就能看出韓信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