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2 / 2)

青石山路兩側是大片的鬆樹林。

全是從黃山移植來的名品,樹冠扁平,樹幹曲生,透露著一股子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

徐積薪走到山門前,也是徐家祖墳的入口,隻是簡陋的放置了兩塊大青石。

山門距離祖墳還有一段距離,足夠放下十八座牌坊,可見徐家先祖的野心。

可惜,山門到祖墳的這段路,光禿禿的沒有任何東西。

徐積薪在祖墳裏繞了小半圈,找到了最大的一座陵墓,這是他爺爺徐光啟的陵墓也是徐家唯一一位內閣宰輔的陵墓。

雖說按照徐光啟的遺願一切從簡,再是從簡,修築的也十分的雕紋華藻。

畢竟這不隻是徐家的祖墳,也是朝廷一位內閣宰輔的墳墓,關係到朝廷的臉麵。

徐積薪提著一籃子香燭供品來到爺爺的墳墓前,這裏早就站著黑壓壓的一堆人,全是老家的大宗祠子弟,正在祭拜這位一心為國為民的徐閣老。

祭拜結束,上百名大宗祠子弟們轉過身來,看見了提著香燭供品的徐積薪,全都愣住了。

徐積薪臉上卻是出現了一絲苦意,以及不敢麵對這些鄉裏鄉親的羞愧。

這些大宗祠子弟雖說和他不同姓,但是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結拜為異姓兄弟,姻親嫁娶,等等多少年的關係下來。

很多比徐積薪大的,甚至花甲年紀的老者可能會喊他一聲叔父或者爺爺。

比徐積薪年紀小的,即便是今年剛出生的孩子,按照輩分徐積薪或許也要喊上一聲叔父。

當初,徐積薪按照爺爺的遺願離開這裏前往冶金研究院,在這些鄉裏鄉親中間徹底炸開了鍋惹了眾怒。

每當清明、重陽、中元等節日會來祭拜爺爺,沒少被這些鄉裏鄉親堵在家鄉門口,好一些的罵兩句就算了。

性情暴躁一些的鄉親,才不管你是工業侯的弟子,還是皇帝的兒子,擼開袖子就要打這個不孝子孫。

要不是徐積薪每次過來都帶上幾名本縣的衙役,說不定早就被打的不成樣子了。

至於鄉勇營的步槍兵,徐積薪可是從沒敢帶過,步槍兵確實是比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厲害。

但是鄉親們哪裏會怕了外鄉來的步槍兵,隻要敢傷人,肯定會引發大規模的宗祠械鬥。

衙役就不一樣了,在鄉裏積威深重多年,罵上兩句圍在四周的鄉親就散開了。

徐積薪今天不敢麵對這些鄉親,倒不是害怕被打,要是真被打上兩拳他心裏還好受些。

主要是沒臉麵對這些鄉親,愧對這些從小誇讚他懂事有孝心的鄉親。

可是鄉親們接下裏的舉動,卻讓徐積薪呆然木立。

鄉親裏但凡是輩分比他小的,有少年,有中年漢子,也有白發老人。

全都跪在地上,‘砰’‘砰’‘砰’一起整齊的磕了三個響頭。

輩分比徐積薪大的,或者是平輩,全部都是恭敬的彎腰行禮,久久沒有起身。

徐積薪楞在原地。

笑著流淚。

61809/54458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