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殿試(2)(1 / 2)

林虎看著題目,題目並不偏門,甚至不算意外。可以從多個維度答題,文化,經濟,政治皆可。隻是如何答的出彩,如何答的直擊帝心?!林虎回憶這些年,龍眼還有林家學堂給花田村乃至鯉城帶去的改變,林虎有了思路,開始下筆,林虎用花田村作為例子,因為有了新的物種,花田村的人多了一份收入,新的龍眼銷售到外地,給其他地方的人們帶去了新的產品。因此又給鯉城帶回來更多的財富和物質。鯉城農戶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願意將孩子送到林家學堂學習,學習了新知識的農家子弟,哪怕不走科舉之路,也能有更好的出路,在鯉城做工的收入都比其他人高,也改善了一個農戶家的生活水平。同時,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能購買更多的產品,使得當地的商業活力提高,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環。

林家學堂除了幫助農家子弟能夠擺脫文盲之外,還開辦了農耕,木工,算學,女紅等課程,即使這些孩子回歸農家,種地都能種的更好,提升產量。

一個簡單的產業,給整個鯉城帶去了全新的活力,龍眼的推廣,為整個閩越的老百姓,每戶每年提升至少1兩的收入。一所學校給一個地方的每一個家庭,尤其是平民家庭帶去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和希望。花田村能發現新物種,那麼其他地方呢?整個大周有多少個花田村?外藩呢?

如果每個縣都有林家學堂這樣的學校呢?大周何愁不強?鯉城靠海,遠洋貿易興盛,大周應該鼓勵發展海上貿易,海外有大量的土地,新物種,可以給大周帶來新的活力。

重視商業,重視匠人,商業能夠讓大周的經濟活起來,匠人可以為大周研製更多高效的工具,重視農耕,研究如何提升農業產量,隻有糧食保證了,農民能夠溫飽活的下去,社會就能安穩。而商業和科研,可以給大周帶來全新的活力。

林虎將這些年的觀察分為幾大類,下筆如有神,專注的寫著。完全沒有注意到文帝已經下朝回到了保和殿,默默看著每個考生。文帝走到林虎身後,看著林虎的內容,不禁看的入迷。沒想到,才18歲的林虎竟然有如此見解,這不就是現代版的義務教育嗎?!還有科研,工商業,文帝心裏想。不能小看古人啊,一個18歲的少年居然能看的如此深刻!林虎在不知道的時候呢,已經在文帝心中深深的印下了痕跡。

林虎接著寫著,鯉城有眾多來自海外的商人,其中有個波斯國的商人,海外並非如大周想的都是番外之地,如果能夠將外藩的科技,產品都帶到大周,大周的實力又將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