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林家學堂的學生,要在林家上2年的課程。1年是通識課程,隻要學會千字文,三字經識字就可以。然後,有其他的算學,木工,女紅等課程供他們選擇,這樣當他們從林家學堂畢業後,就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別的不說,比如木工,他們就能直接去提供木工課程的先生的作坊裏工作了,雖然從學徒開始,可是他們識字,他們學的會比其他學徒快,也可以去做小工,幫忙打理店裏的生意。即使不做這些,就是地裏種田,我們有種田的課程,也能多學習,多了解,以後種田都能種的比其他人好。林家以後還會陸續增加其他的課程,隻要他們努力,總能有出路。”
文帝聽了,難得露出了笑意。林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務實的真心的幫助百姓,而非沽名釣譽。
“那如果這些寒門有了和你一樣出色,有天賦的學生,如何是好?依舊學木工嗎?”文帝拋出了個看似刁鑽的問題。
“回陛下,學生早年學習,家父也隻是因為希望學生多認字,多點見識,以後不至於隻能種田。學生到了私塾讀書後,遇到的第一位夫子,認定學生有天賦,又將學生推薦到城裏清風學院,林夫子惜才,對學生極好,知道學生家貧,幾乎沒有收學費。學生寒窗10年,處處感受到我大周文人的風骨,學生有師如此,豈能丟了師父的臉。林家學堂和清風書院有過商談,隻要林家學堂有潛力的學生,清風書院一律免費接收。林家也會為這些學生提供補貼,直到他們完成學業。代價是,每一個獲得清風書院和林家資助的學生,以後學成之後,需要資助2位以上的貧困學子。
林虎麵對文帝,從一開始的緊張,到後來的侃侃而談,看的吳尚書和楊知淵滿意之極。吳尚書一邊看著林虎,一邊想著侄子還是很有眼光的,這麼早就把這麼好的人才給提前訂下了,現在成了半個吳家人。吳尚書心裏都覺得可惜,早知道給自己孫女定下多好。
楊知淵則是看到大周朝未來的肱骨之臣似乎已經誕生了。林家下一代家主,楊知淵替林峰高興。
文帝看著他站在那裏侃侃而談的樣子,麵露微笑。
文揚明知道,林虎極有可能是本屆狀元了。自己雖然在會試中是第一,但是眼下10人進到大殿,文帝隻與林虎交流,還有什麼看不出的。畢竟自己也是出自文氏家族。不過自己看著林虎從容不迫的對答,也很是佩服。當初絕色出爐,自家就很是喜愛,現在看到這樣的林家對地方的助力,想文氏也隻是為族人做了這些惠及家族之事。可小小的林家,從一開始就是為整個寒門提供幫助,格局完全不同。林虎得狀元,他心服口服。
很快,林虎回答完畢。文帝又看看試卷,沒有說話。群臣很快安靜下來,大家都知道一甲前三名即將出爐。隻是林虎和文揚明究竟會如何選,文揚明可是文帝恩師的嫡孫,也是京城出名的才俊。兩人年歲相差無幾,一個是世家出身,一個是寒門出身,也不知道皇帝會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