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他們多麼羨慕大哥能在書院讀書,整個岐山村,就隻有寥寥幾個去了花田村讀書的。剛開始大家都說家裏瘋了,窮的都揭不開鍋了,還把長子送到花田村去。
結果後來傳來消息林家學堂被賜名青雲書院後,又是酸又是羨慕。不過,大家都沒看到真實的改變,所以觸動不是很大。
可是生活在家裏的孩子,看著大哥說不上來的變化,和每次回家帶回來的東西,小小的他們隻知道,去了書院就能吃好,住好,能讓家裏變好。他們想去,可是又不敢開口。
“你大了。家裏的事情也慢慢能拿主意了。家裏別的幫不上忙,我們老兩口,隻要活著,就能把家裏顧好。
你是大哥,你既然要帶弟弟妹妹出去,離開這窮地方。你就要管好他們。”
“爹,那您是答應了?”張柱欣喜的望著父親。
“臭小子。爹要是不答應,還能送你去花田村。”柱子爹,難得的和兒子說笑,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老實巴交的農民。這輩子做過最重大的決定可能就是送長子去花田村讀書了吧。
看著父親那黝黑的臉龐,滿臉的皺紋,明明才30來歲,看上去卻像快50歲的人。張柱心裏漲的滿滿的。如果不是父親,自己可能還是那個在岐山村一輩子走不出這個村子,一輩子地裏刨食的農民吧。
“爹,你放心,家裏會越來越好的。隻要熬過這兩年。等我從書院畢業了,家裏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張柱信誓旦旦的說。
他在心裏發誓,要努力,讓家裏好起來,不再受窮,不再被人看不起。不再饑一頓飽一頓。
張柱娘看著父子的對話,聽著接下來幾個孩子以後也要送去青雲書院讀書,自家柱子現在真的出息了。
在書院能靠自己不說,還能賺錢給家裏。現在還要送弟弟妹妹去書院,現在家裏的希望都在柱子身上,還好孩子爭氣。就是苦了孩子。
柱子娘,想著想著就又悄悄落淚了。
“娘,您怎麼又哭了?”
“沒事,柱子懂事了,娘高興。“
“娘就是心疼你。爹娘沒本事,要你為家裏操心這麼多。苦了你了。”柱子娘不停的抹眼淚。
“娘,我不苦。我一點都不苦,真的。”柱子坐在爹娘對麵,雙眼發亮。
“我在書院的每一天,都很充實。上午我和夫子學習千字文,學習律法,算學,下午我去作坊學習木工。
書院的同窗各有不同,但是誰也沒瞧不起誰。在書院,身份不算什麼。即使清風書院並入我們書院,他們也不會高高在上。在書院,隻要你認真學好你該學的,都會贏得大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