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林卿有何想法?”
文帝似笑非笑的看著這個重臣。
“陛下,老臣希望陛下能允準,修一條從京都直通邊疆的水泥路。”
林峰慎重的開口道。
文帝沒有吱聲。
文帝沒有想到林峰會提出這個要求。
看來林家人是真的不知道如何運用水泥啊。
想了半天,還是修路?還是修到邊疆的路?
“何意?”
“陛下,北疆曆來是我大周最大的邊疆隱患。每年國庫花在邊疆安防上的銀錢至少占據2-3成。其中,一路糧食的損耗、士兵的撫恤就占據不少。”
“糧食至少損耗3-4成。如果這條路修好後,從京城運糧食到邊疆,損耗可降低一半,每年這就可以減少幾十萬兩啊。
還有,路修好後,京都對邊疆的控製將大大提高。不能說朝發夕至,至少,速度能比過往提升一倍。
何況,路修好了,沿路可以征收商稅,這一路的貨物都能流轉,對於大周百姓來說,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文帝何嚐不知道修路的重要性。隻是如林峰所言,成本極高,這不是一天兩天能修好的。
隻是,再難,這條路也要修起來。除了這一條路,還有從京都到江南富庶之地的動脈也要打通。
隻有這樣,大周的經濟,才能更上一個台階。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後世人人知道的道理。
不過,作為古人,林峰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
“這水泥即使林家,書院的發明,林家願意無條件交給朝廷?”
“陛下,林家現在對於水泥也是束手無策,如握美玉在手,但苦於無雕琢之力。林家已經修了一條路。已經無能為力了。
水泥於國有大用,林家願意無條件獻給朝廷,讓水泥真正發揮它的價值。”
言下之意就是林家呢,願意獻出來。但是呢,林家也沒錢了。修路這事,不能再找林家了。
“既然如此,此事就有你全權負責,戶部出銀子,工部協理。林家發現有功,林良封五品侍郎,賞黃金千兩。賜青雲書院黃金千兩,書籍百冊,書院增田地千畝。賜書院發明者謝明白銀1000兩,封仕佐郎,歸入你門下。“
“臣謝陛下。”
林峰喜滋滋的拿著旨意出宮,這下這路能修起來了。
文帝則是思考,既然青雲書院有機會發展起來,成為後世的工科院校,那麼隻有一所青雲書院不夠啊。
隻是,要改變大周人崇文的想法並不容易,那麼就從平民開始,給他們一個科舉外的選擇,不考科舉,也有可能做官,這樣,大周是否能有新的可能。
文帝覺得林家的青雲書院就是這顆種子,現在不是看到成效了嗎。短短一年時間,書院研製出了酒精,水泥。以後呢,很是值得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