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穿越到宿營地,李鳴第一時間檢查護欄,在護欄外發現一些淩亂腳印,仔細觀察確定是野豬腳印。
李鳴老家背靠大山,秋總有野豬下山禍害花生和紅薯地,老鬼精了,遠遠聞到人的氣味,沒看到人影,就跑遠。
有經驗的獵人進山下夾子,才能抓到,可抓到野豬有肉吃有錢賣,自然引人嫉妒,被舉報幾次後,就沒人敢抓了。
沒人抓的後果,就是野豬泛濫,李鳴家靠山的旱地,幹脆全改種樹作罷。
李鳴捏碎野豬拱起的沙子,可不能讓它們肆意拱土,不然早晚拱翻護欄,得想辦法趕走才行。現在要先加固鋼筋柱,水泥加固後不怕野豬拱。
這個時間,海水還沒退潮,李鳴涉水把地籠放在海裏,等幹完活,退潮時再來收。
回到平台,倒出水泥,就地取海沙,用海水攪拌成漿,填入柱坑,最後用鐵鍬抹平,隻要不下雨,過半混凝土就能凝固,到時護欄就不怕野獸擊倒。
李鳴知道海沙和海水含鹽度高,會減輕混凝土壽命,不過淡水在海灣南邊的沼澤裏,為了安全,李鳴隻好用海水代替。反正護欄也是臨時用,短時間質量沒問題,更遠的李鳴不考慮。
加固水泥後,李鳴在護欄內挖壕溝,用土填高護欄砥柱,既能加固護欄,又能加多一道兼具排水功能的溝壕。
溝壕半米深,一米寬,直接連接大海,海島雨水多,也能當作排水溝用。
加高後的護欄,埋1米深,淨高米,看起來有點像樣了,就是島上雨水太多了,剛壘起的沙子不知能撐多久,暫時這樣,以後空間大了,再運水泥過來摸上防水層。
“宿主完成壕溝,能量+5”。
在係統看來這算不算溝壕嗎,給這點能量,李鳴以為能給更多呢,挖得這麼累,收獲能量還少,看來還是穿越物資建設類活動,獲得能量更高。
退潮時間到,龍鳴抓緊時間趕海,不然午後下暴雨,啥都幹不了。
灘塗上的地籠剛露出一些,李鳴拉起地籠,重重的手感,感覺收獲不少,提起來後,果然有三隻青蟹,個頭都有半斤以上,地籠裏麵還有一些熱帶魚,挺漂亮的。
丟掉不認識的魚,把青蟹收入儲物空間,李鳴繼續收地籠。
收獲不止驚喜,都要成驚嚇了,每條地籠都有幾隻青蟹。10條地籠收完,一共收獲5斤青蟹。地籠重新放下,放一時間,相信明收獲更多。
放好地籠,海水完全退去,李鳴繼續趕海,每個木頭和石頭底下都能抓到一隻青蟹。
一共抓到青蟹40斤,都是5兩以上的個頭,母蟹居多,膏蟹不多,不然更值錢些。地籠的捕撈效率比自己翻石頭高太多了,自己摸半也就10多斤,收十條地籠不到半時就能收獲5斤。
這還是放半,放一一夜收獲更多,明得帶多一些地籠進來,爭取將空間裝滿。
島上的氣變就變,不一會就烏雲滾滾,一場暴雨即將到來,李鳴趕緊上岸。這是赤道附近雨林的對流雨,幾乎每日可見。
李鳴把物資收進凹洞,瓢潑大雨落了下來,狂風吹過,雨點掃進洞內,李鳴拉上帳篷拉鏈,躲進帳篷。
狂風和雨點打得帳篷嘩嘩響,雨勢持續,懸崖的雨水連片流下,洞穴成了水簾洞。
看著地上的積水,有必要挖排水溝的,不然水簾洞,物資都會被泡壞了。
兩個時後,暴雨停了下來,雨過晴,積水很快排幹,李鳴檢查帳篷,還好濕的不多,曬會就幹。
看著雜亂的平台,物件很快就會擺放不下,接下來會搬更多物資進來,要早做打算,搭個雨棚存放。
雨停後雲霧繚繞,太陽照射,濕熱的氣宛如蒸爐,讓人酷熱難耐,倒計時結束,李鳴點擊【回歸】,回歸現實世界。
早上7點,李鳴到店裏,取出青蟹綁好,綁青蟹的繩子用細繩,不像某些奸商兩的螃蟹能綁到4兩重,再加個厚厚的袋子,能賣半斤。
擺放好青蟹,李鳴取出提前準備的大紅紙招牌,上麵寫著【野生大青蟹,開業8折】,擺在大門口。
李鳴等了好一會,都沒見人問價,這可不行,從收銀台取出喇叭,鼓起勇氣大聲喊:“野生大青蟹,便宜賣了,不好吃不要錢!”
賺錢不寒摻,李鳴越喊越熟練,喊出窩窩頭一塊錢四個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