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魚排灣的魚排統一管理,管理的工人住在岸上,生活質量更高,生產效率也更高。
“每個魚排口下的漁網周長90米,放養的空間比傳統的更大”
聽著李佳佳的介紹,張禾問道:“投放了那些魚苗?”
“主要是珍珠斑、金鯧魚、金槍魚、黑金鼓鰻、泥猛魚,過兩會投放一些生長期更短的經濟魚類。”
聽著介紹,快艇也走到澳口,李鳴指著遠處的影子問道:
“對麵是海島嗎?”
李七看了一會,惋惜道:“南荷島,現在沒人了!”
張禾好奇的問:“沒有水源才沒人的?”
李七開船調頭,耳邊風聲呼叫,李佳奇大聲的:“出過海難,加上化學船泄露,就沒人了。”
李鳴和張禾沒多想,繼續聽著李七父女的介紹。
魚排要產出,起碼要到農曆年底,每消耗的餌料一點都不能少,鳴禾公司還要繼續投入。
不過要是能熬過下半年的台風,等到年底收成,鳴禾公司就發了,每個魚排保底能賺50萬,用自己的渠道賣出,利潤更高。
一年就賺上千萬,利潤高到可怕。
不過海上養殖風險極大,每次台風都是催命符,大部分魚排賺三年,一次台風回解放前。
這玩意真的是看老爺吃飯,也就李鳴和張禾兩個年輕人,才敢貿貿然涉足海上養殖業。
李鳴不怕,魚排是為了霧島海鮮提供掩護,虧幾百萬,一個月就能回本。
張禾更不怕,就是虧三年,隻要一年就能連本帶利賺回來,建好整條產業鏈,賺大錢的機會多了去。
再了,有完整的生產鏈條,到時忽悠投資人更方便,現在虧的都是錢。
沒錯,張禾已經考慮吸引外資,奔著上市的理想去了。
李鳴不知道他心變野了,不然非得讓他洗洗海水,清醒一下腦子,還真敢想。
兩人還要找廠房,就沒留下吃飯,不過也約好了晚上在果園吃飯,李七還沒來過果園呢!
上次訂婚,李七沒康複,李佳佳找借口沒來,李佳奇見堂姐不去,更不敢去。
中轉站,李鳴計劃設在JD區,靠近高速口的開發區,同時也要靠近跨海大橋,以求最高效的運轉海鮮。
沒設在雞東島,除了區位不夠好,也有更深的考慮。
雖然現在和李七為首的地頭蛇合作很好,可總不能什麼都放人家地頭上,做事總要留一手。
從長遠看,鳴禾公司的收購計劃,也不局限於雞東島,總有一會南擴,那時加工廠設在大陸,更有優勢。
下了高架橋,沿著環城快速道往高速去,兩邊都是廠房,不時能看到刀具加工廠,不愧是刀具之都。
李鳴早就聯係江濤找廠房,不過姨父在陽城照顧住院的錢英,沒空回家,就介紹了個中介。
阿姨錢英住院手術時,李鳴在手術室外守了一個下午。之後一直忙,都是拜托程子琦買水果去探望。
兩人很快找到中介張,他是專門做廠房中介的,介紹了四五個合適的地方。
一圈走下來,兩人選了一家海鮮加工廠作為站點,露作業區500平,廠房兩個,一共800平,還配備有分揀線兩條,冷庫也有100平方。
配備有水池4個,一共00平,有抽水管道連接到海邊養殖場,隨時能抽水暫養海鮮。
不用改造,也不用添加多少設備,就能走入使用,簡直完美。
張通知房東到場,張禾發揮自己的能力,侃昏房東,雙方很快簽下一年合同,月租金共5萬。
付給張月租金10%當作中介費,將房東和中介送走,廠房接下來一年就是鳴禾公司的了。
看著空闊的場地,張禾不由意氣風發,沒得瑟多久,錢月打來電話,催回家吃飯。
廠房等梁芹下午來處理,清潔等等瑣碎工作,就有她找人完成。
兩位老板拍拍手,回家吃飯,過兩中轉站就能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