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龍蝦海(1 / 2)

深處孤島,0米外就是大海,無遮無擋的,李鳴怎麼可能睡安心。

假寐著到鬧鍾響起,趕海時間到。

地籠收獲的希望最大,從地籠開始。

第一個的地籠,熟悉的手感傳來,有貨,還不少。

第一個網格就看到一隻大青蟹在爬,每個格子都能看在一隻幹淨的青蟹,看著就喜人。

第一條地籠就抓到8個青蟹,收下隻4兩以上的,達到兩生死線的,先留在桶裏。

如果潟湖的海鮮裝不滿空間,那就用兩青蟹補上。

青蟹能不能逃過一劫,就看它們的家族夠不夠龐大。

接下來的驚喜更多,地籠裏的大青蟹比例越來越高。

青蟹大哥果然仗義,舍己救弟。

地籠收完,4兩以上大青蟹,一共抓到00斤,加上早上趕海的400斤海鮮,空間隻剩下00斤。

潟湖的魚籠和蝦籠還沒收,理應填滿空間,李鳴把兩桶滿滿的兩蟹倒回大海。

“蟹寶,你別怕,等大了再來!”

船到潟湖中間,撈起第一個魚籠,就感覺不對,起籠機都慢了半拍。

滿籠了!

隻有滿籠才有這種手感。

將魚籠拉出海麵,聽到大魚跳動的水花聲,透過弧形漁網,看到幾條大魚在掙紮。

大魚全部倒出來,整個船艙都是跳動的魚。

風暴和黃踩住腳邊蹦躂的魚,不讓魚兒跑了。

略過魚,李鳴抓住最大的魚,是一條黑色的刺蓋魚,長三十多公分,重6斤多。

刺蓋魚尾巴上下的兩條魚鰭修長,顏色豔麗,是高價值的觀賞魚,很少有人吃,聽體內含有毒素。

鳴禾主營海鮮,又不是賣觀賞魚的,就賣過一次龍躉做觀賞魚,還廢張禾老大勁了。

刺蓋魚不好處理,又不能吃,那就丟回大海,刺蓋一般成雙結對,可不能棒打鴛鴦。

剩下的條大魚是青衣,青衣魚是妾魚的異名,又叫鰟魮魚,常一二相隨,猶如青衣婢女,故稱青衣魚。

這是文藝的名字來曆。

青衣皮膚青綠色為主,色澤漂亮,海邊漁民形象的叫它青衣,海邊為填飽肚子奔波的漁民,沒那麼多閑工夫起文藝範的命名。

青衣肉質鮮嫩,適合紅燒,程子琦喜歡吃,那就收下。

魚籠抓到最多的是鯧魚和鯛魚,都不到兩,沒有經濟價值。

“黃,丟掉,它不好吃。”

李鳴將黃嘴裏的魚搶下,有些顏色豔麗的鯧魚是有毒的,可不能吃。

魚全丟回大海,繼續收魚籠。

每條魚籠都是爆滿,可惜石斑魚不多,收的都是青衣。

按理珊瑚礁也是石斑魚的生活區,應該能抓到石斑魚才對,可能是放魚籠的時間不夠長。

雖然魚籠爆滿,可收獲的海鮮不多,就剩蝦籠沒收了。

潟湖沒大浪,收蝦籠省力,起籠機轉一會就拉起一個蝦籠。

有貨,剛離水麵,李鳴就看到了一隻龍蝦。

籠子靠在船舷上,是隻花龍,個頭很大,少斤。

第二個蝦籠,也是隻花龍,5斤。

第三個蝦籠,花龍,5斤。

每個蝦籠都有一兩隻花龍,這是遇到龍蝦窩了。

蝦籠一共抓到45隻花龍,一共185斤花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