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曆史 下(1 / 3)

就在諸大臣以為腥風血雨會以潭王自焚,潭國被除而結束。

李景隆當時也與眾人一起放下心後,他卻突聞河南侯陸聚、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被皇上賜死。不過當時李景隆反而不再害怕,他已經有些麻木。

緊接著回北平養病的燕王不但得以痊愈,且參奏晉王得知太子親近儒臣不為父皇所喜,常與他人自己日後將登大寶,且在五台山準備好了登基必用的物品……

皇上得知後,立即召晉王進京詢問。看到潭王舉家自焚,晉王慌不擇路地向太子求救,讓太子替他向皇上解釋。

見晉王如此,太子反而信了燕王所奏是真。太子雖替晉王解釋,但有多少真心實意,可想而知。

就在眾人皆以為皇上將會處置晉王之時,皇上卻遣使痛斥燕王無兄弟友愛之心。並且在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將輔佐燕王的傅有德之女許配給晉王世子。

許多人認為一向被皇上喜愛的燕王,已開始失去皇上的厚愛。

不同於被皇上眼花繚亂的手段而隻看到眼前的多數人,李景隆是一直在留意前元太尉動向之人之一。

洪武二十三年閏四月九日,前元太尉被皇上任命為中都鳳陽留守中衛指揮同知。同年九月十三日,皇上擢升前元太尉為留守中衛指揮使,且賞了不少金銀之物。

乍看下來,前元太尉似乎遭到貶斥。但李景隆明白皇上這兩條命令,是與之前清算太師等人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中都鳳陽才是大明多數功勳的府邸所在。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皇上令前元太尉率部赴北平都司。

三月二日,燕王率嶽父徐達所部及降他的騎兵出塞,兵指元廷。

燕王治下的明軍在俘獲大量元廷貴族的同時,因幾個月的並肩作戰且獲得大勝,燕王嶽父的前部與降燕王的騎兵們,就此有了一個彼此內心都認同的共同稱號——燕軍。

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朱標薨。

不久京中傳聞皇上欲立燕王為太子,李景隆知道這是由輔佐燕王的穎國公傅有德之子、擔任皇上侍衛的傅讓泄露出來的消息。

八月二十二日,燕王與湘王朱栢奉詔同時抵京。

燕王與湘王的關係最鐵,這源自這兩人是親王中最會帶兵的。隻不過一個在北,一個在南。

在京的湘王朱栢,在藩的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趙王朱杞、岷王朱楩等親王力薦燕王為皇太子,但奈何反對燕王為太子的親王更多。

其他親王麾下的文武大臣更是與原太子黨聯合起來,將目標再次對準輔佐燕王的前元太尉。其聲勢之大連皇上都開始讓步了,至少李景隆當時是這麼認為的。

這時,翰林學士劉三吾趁機勸立皇第三孫朱允炆為皇太孫,當時沒人將這劉三吾這話放在心上。朱允炆既不是年齡最大的皇孫,也不是皇嫡孫,外戚更不是掌兵的公爵。

多數皇親與文武大臣,仍繼續將前元太尉作為打到燕王的突破口。

但皇上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突然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原太子黨的軍政、法務的力量並放緩了攻擊燕王。

由於勢力最大,涼國公藍玉與因其兄常茂因罪被削爵而改封開國公的常家常升,第一目標是立皇嫡孫朱允熥為皇太孫,第二目標才是打燕王。

他們斷斷不會接受給朱允炆做嫁衣。

因此太子少保、左都禦史兼任吏部尚書詹徽在洪武二十五年閏十二月十八日,參奏劉三吾女婿趙勉貪汙。

一經查實,皇上除了將劉三吾打發回老家外,並將趙勉本人在鬧市口處以千刀萬剮之刑,全族男丁處以腰斬之刑、女眷全部充到教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