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婚禮(1 / 2)

受父王徐達的影響,徐妙婷自幼就喜歡“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此等充滿豪情壯誌之詩。

徐妙婷知道自陛下開國稱帝以後,明帝國並一直處於開疆拓土之中。

大明東南西北的捷報、皇上對將士的犒賞、凱旋之師回城之時的風光,讓大明民間尚武之風如日方升。

因此民間不少人都知道軍中近來年來,有著未來十大年輕將星之說。

第十位、蔚州衛指揮僉事李遠;第九位蔚州衛指揮使王忠;第八位、高陽侯韓成之子、廣西都司指揮使韓觀;第七位、四川行都司指揮使瞿能;第六位、陛下義子、右軍都督僉事平安。

第五位、山東都指揮同知盛庸;第四位、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都來自與北元作戰的最前線,他們分別是火真、朱高煦、朱能、張輔。

這排名是根據率軍作戰所獲的首級功來排名,所以不存在什麼不服。

火真、朱能、張輔斬敵最多,但為何會官職不高呢?這與他們飛揚跋扈的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明軍將領們也心知肚明這三人的驕橫跋扈,來自於燕王的言傳身教。

例如張輔曾與遼王嶽父、武定侯郭英一起出塞。張輔不僅以郭英的方略粗糙為名,而屢不服郭英的將令;在麵對遼王、寧王的將領時,張輔在該打哪、該如何去打的行軍作戰上,更是一副軍中主帥般的語氣。

若不是張輔在十二日內,千裏奔襲共破七個蒙古部落,導致大功被張輔所率的燕軍獨得;若不是姐夫極力護短;若不是皇上青睞,軍中每個人都知道等待張輔的絕不是功過相抵。

同為姐夫部下的朱能、火真的驕橫跋扈與張輔相差無幾,自然也與張輔一樣不斷地享受著功過相抵。

作為名將之女的徐妙婷,初見張輔,就對張輔很有好感。張輔在徐妙婷麵前雖然盡量去展示他的風度,但徐妙婷卻容易在張輔身上找到與她父親的共同點,極為自信。

隻是父王隨著年齡的增長,已讓自己身上那股自信不再那麼咄咄逼人。而張輔由於年輕氣盛,他身上的自信侵略性很強,強得甚至可以稱之為盛氣淩人。

之後得知張輔在滿涇之地以己方極少的死亡,挾兩次勝利逼降剌嗒哈剌部。徐妙婷當晚就聽到哥哥對她說,他想先婉轉地向張玉提親。

徐妙婷雖覺得她與張輔之間不可能,但她沒有拒絕。

徐妙婷之所以覺得不可能,在於她與李景隆之前的青梅竹馬被長姐給斷了。長姐的理由是李景隆比自己低一輩;還有自己若是與李景隆在一起,對李家來說可能會麵臨滅門之災,因為皇上絕不會允許李景隆去獲得徐家的人脈。

這段兩小無猜的戀情結束後,傷心了好久的徐妙婷,仍對李景隆有感情。她也一直為李景隆在秦地的遭遇,而感到憤憤不平。

後來四哥告訴她,皇上與燕王絕對接受不了張輔,通過與她的婚姻來獲得徐家人脈。徐妙婷得知後既不意外,更談不上傷心。她隻是淡淡地點了下頭。

或許李景隆不具備頂級的名將那種天賦,但李景隆在談吐、風度上明顯高於張輔許多。名將之妻所能帶來的是在外人麵前的風光,但談吐與風度卻能讓日常生活多些愉悅,少些摩擦。

盡管徐妙婷知道李景隆的風流韻事,但這種風流韻事在世家子弟中,就如人一日要吃三餐一樣正常。作為世家之女,對世家男子如此作風,徐妙婷雖然不甘,但已能去接受。

是的,若論好感與感情,李景隆在徐妙婷心中遠勝於張輔。張輔對徐妙婷來說,隻不過是一個理想的婚嫁對象,並沒有任何感情可言。

因此,徐妙婷自然能坦然代表她四哥,來參加張輔與李麗質的婚禮。

徐妙婷是七月二十四日黃昏抵達北平的,來接她的是以朱玉英為首的侄女們。

夕陽下的馬車裏,朱玉英笑著說:“小姨,雨婷最近在負責張文弼的婚事。所以她要我轉達不能來接您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