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九九年十一月初五,鄭村壩,大雪。
不同軍中多數人,一早上起來看到風雪交加,李景隆的親兵隊長李達,就有預感王保保會在今天發起總攻。
前元樞密院知院,雖被元順帝、元太子、先帝賜給不同的名字,但李達隻認王保保這個名字。
李達曾跟著李文忠,參加過洪武五年的“嶺北會戰”。
李達親眼看到之前牛得幾乎要上天,在被王保保大敗後,狼狽逃回的中路軍的各種慘象。
作為東路軍的一員,李達永遠不會忘記東路軍在被王保保包圍,在即將渴死之際的種種。那些天的記憶,李達甚至有些不敢去回憶。
後輩問他,他隻是說人在饑渴之中,是什麼都能做出的。若追問,李達也隻是簡單地說:若不是地底突然冒出泉水,他將身葬漠北。
對李達來說,神出鬼沒的王保保,就如同噩夢一般的存在。說句灰心的話,李達是真不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遇到王保保。
不止是李達一個人,如此。
在洪武十九年,大將軍徐達再領大軍北伐之際,李達親眼看到老將軍李文忠當時的糾結。
老將軍既想報仇雪恨,又害怕被已經更名的王保保再次擊潰的心理,轉換成頭天晚上說要向陛下請纓再征大漠,一覺起來卻不再提此事。這些情形,李達仍曆曆在目。
在當時,天底下隻有大將軍徐達,敢與王保保在戰場去爭鋒相對。從老將軍一直未主動請纓的這事實,李達不得不承認這點。
即便平生未嚐一敗的傅友德,在洪武初年統一中原之時,在他擊敗王保保部下,待王保保親來之時,傅友德也是立即掛了免戰牌。
後在“嶺北會戰”時,西路軍的傅友德在得知中路軍、東路軍大敗,王保保即將率軍回到漠西之後,傅友德從漠西的撤兵速度可謂神速。
不過,李達知道傅友德的撤退,是對的。用少於王保保的兵力,與大勝而歸的王保保決戰,稍微有些腦子的人都知道這純粹是在找死。
“保住有生力量,以待將來,才是大將該下的決斷。”這是李達親耳聽到老將軍李文忠,事後對傅友德的評價。
是的,若是傅友德再敗,明軍精銳盡損的話,李達甚至認為王保保可以率軍,從漠西向中原長驅直入了。
後來,秦王因虐待王妃王保保之妹,勾起已與明“講和”的王保保怒火,而發兵南侵。李達曾聞陛下與年輕的燕王,就此事,當著秦王的麵,罵其為蠢貨。
陛下想罵誰,就罵誰,很好理解。
但燕王罵秦王,在當時明廷的頂級圈子中,也沒多少人覺得奇怪。
要知道燕王對太子,不僅連裝模做樣的恭讓都不屑為之,而且還不止一次說太子嫉妒他功勞大……所以燕王當麵稱秦王為蠢貨,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燕王酷似陛下,燕王做出了與陛下類似的舉動,了解陛下與燕王之人,都不會大驚小怪。
不過,燕王在他嶽父徐達逝世後,做出了在他的鐵杆皆與王保保有著血海深仇的情況下,還冒著萬死去招降王保保之事,就連太子、秦王、晉王、太師都對此,大吃一驚。
李達不知道燕王為此,付出了多少代價?
但李達知道,若沒有那次招降,就沒有燕王之後在漠北、漠東、漠西的連續大勝,沒有在北方的大勝,“燕王掃北”之事,也不可能在大明境內幾乎家喻戶曉。
同樣,若沒有之前的“燕王掃北”,現在也壓根不會存多數軍頭既同情燕王,又害怕與燕王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