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他死了(1 / 2)

任峰死了,這條消息一經爆出瞬間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並且滾動播報。一時間這一消息在夏國內蓋過了上個月國際上發生過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顆被命名014D的行星在米國上空墜毀,而值得慶幸的是,這顆直徑約為五十公裏的行星並沒有直接砸向大地某處從而給地球帶來大規模的傷害,而是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就已經爆炸成無數碎塊,然後再經過大氣層燃燒,被碾成粉塵,顆粒散落在空氣中,那滿飛舞的黃沙像是下了一場粉塵爆雨,並且經久不息。震驚、惶恐、絕望如同那遮蔽日的灰塵一般籠罩在米國的上空。這是繼七二二恐怖事件後,更大規模的災人禍,它甚至比七二二事件恐怖上萬倍,所造成的傷害也是七二二事件無法比擬的。------事後據專家們一致估計,這可能會讓米國經濟倒退五十年,甚至會一舉擊潰米國在國際上的霸主地位。

然而誰也沒想到,在災人禍麵前,米國人卻更加的團結一致,災難把他們全部凝聚在了一起,無論是何種膚色的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或黃色人種,全都團結在一起共抗災。在災難發生幾個時後,當撒向大地的灰塵已經觸手可及的時候,人們終於醒悟過來,開始緊急自救或救援別人。國家層麵也立即啟動特級應急措施,並向人道主義救援組織發出了求救信號。同一時間這如同末日般的景象也通過衛星照片飛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全世界都行動了起來,所有國家都派發了救援物資,但凡有能力的組織、公司,或個人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夏國直接派遣了一千架飛機,幫助做人工降雨,以便驅落灰塵。雖然從國家層麵來講,他們彼此間呈現競爭關係、還有些許敵對關係,但從人道主義立場來,大家同屬人類,理應救援。這很好的展示了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氣度、立場和胸襟。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幫助下,經過二十多的驅霾行動,數十萬次的人工降雨,總算米國的空又開始晴朗起來,不過彌漫在空氣中的粉塵依舊稀稀拉拉的存在著,致使整個空依舊有些霧蒙蒙的感覺,及至夏季來臨的第一場颶風暴雨席卷整個米國後,才算真正闊清殘留空氣中由行星爆炸帶來的粉塵顆粒。但是,滯留在人們頭頂上的霧霾雖然已經煙消雲散,而籠罩在人們心中的陰霾卻是更加的濃鬱,大難過後的生活狀況、生活秩序和生活習慣,想要恢複的一如往昔,隻覺得漫長而遙遠。

如今雖然災難過去了一個月整,所有的救援行動已經停止,所有的救援人員已各歸其家,隻留米國人自行恢複生產秩序。但是由行星撞擊引發的討

論、爭論才剛剛開始。充塞著各大網絡論壇。各國也組織專家組進行分析討論及應對。經濟學家們爭論著這一場千年不遇的災難會給米國的經濟造成多大的影響,有會倒退三十年;有會退回到上世紀中;有會從此一蹶不振;在醫學界引發的爭論是此次大難會給米國帶來哪些疾病的盛行,有霍亂;有瘟疫;有黑死病;但所有討論的人都一致認定會引發大規模的呼吸道疾病。不過夕月國的頂級軍事專家的一番話瞬間讓所有的爭論都變的無聊乏味:米國實行的不是國民經濟,而是掠奪經濟,隻要他們的武器不曾損毀,經濟就不受影響,經濟不受影響其他一切也就無亂而終。至此除了科學家們的爭論以外,所有的論調都嘎然而止。科學家們討論的問題是:一,這樣一顆龐大的行星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前,環繞在地球上空的數千顆的人造衛星以及地麵上那些超大的射電望遠鏡為何都沒有探測到?二,這顆發現於004年6月1日的行星以每時五千公裏的速度向地球行駛而來,預計會在018年6月1日撞向地球,但是在018年的6月1日的時候,這顆行星開始偏向,幾乎與地球擦肩而過,仍然以每時五千公裏的速度遠離地球。

那段時間是自有人類以來,上下一心,最為團結一致的時候。聯合國專門為此召集所有國家成立了一個代號為“末日行動”的組,並確定了三種方案來應對004D的撞擊,一是引導,即004D行星在距離地球100萬公裏時候,發送一千名機器人到行星上,每名機器人攜帶兩種推進器,一種是正麵受力用以減緩行星的飛行速度,一種是側麵受力,用以改變行星的飛行方向,機器人的手掌和腳底都設計有渦輪式的吸盤,用以固定自身。這種方案唯一的問題就是在如此高速的行駛中,機器人能支持多久不被損毀?還是一觸即潰?這沒人能夠知道。如果此方案失敗,會立即啟動第二計劃,即毀滅,在行星距離地球10萬公裏的地方用核武器將其摧毀,隻不過擊碎後碎片會仍然墜向地球。而且不確定行星的質地密度,不知道需要多少的核武才能將其擊毀。如果第二套方案依舊失敗,會立即啟用第三套方案,即分流,在行星距離地球一萬公裏的地方,依舊派送一千名機器人上去,每名機器人都攜帶幾種不同的切割機,把行星分割成數萬塊的碎石片,然後利用衛星定位,準確的把這些碎片投放到海洋裏,碎片在經過大氣層摩擦燃燒後,落入海洋的時候不過足球大,不會造成大的傷害。這是最穩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