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襲營
賈玲在走之前告訴了石斌一個重要的消息:那棗陽囤積的糧草達到八千石。不過是囤積在一個大個營地由六千元兵守衛。
由於交通不便大部分糧草囤積在棗陽城外五十裏靠近襄陽的地方,隻有不到兩千石放在城中做儲備。
聽到這個消息石斌立刻喜笑顏開,一路上還在想怎麼去襲營,怎麼燒了糧草後安全的撤回荊州,弄了半天居然大部分糧草囤積在城外的營地。
而這棗陽處於唐白河與漢水彙合的東部,地形以丘陵地帶為主,比較適合山地作戰,但不適合騎兵。
王三正準備提建議,石斌就把自己想法說給了幾位兄弟。他認為隻要襲營成功撤退就應該不是大問題,如果實在甩不掉那些元軍,幹脆就把所有的輜重都扔了,搞個以小隊方式從樹林中撤離。
在石斌看來家當沒了可以再置,可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沒了那看是重大損失,這些老兵可比那些家當重要多了。
趙剛十分同意石斌的看法,作為一個北方人他解釋道:“棗陽附近丘陵山地太多、水域縱橫,隻適合步兵作戰。而騎兵的優勢是在短距離衝鋒和遠距離弓箭射擊上,在丘陵地帶既不利於近距離衝鋒,也不利於遠距離弓箭射擊。如果隻有四五十騎兵攻擊哪怕是對一百訓練有素的步兵優勢也不大,最重要的是蒙古人口太少不敢這麼拚,隻敢搞屠殺型進攻,所以這一戰風險不大。”
這個看法是大家一致認同的,元人是不敢打消耗戰的,至於為何節節勝利,主要是因為宋廷猜忌領軍將帥,導致那些將軍無心抵抗望風而降,隻求保全性命而不管百姓死活。
李超和劉霄則提議道:“在唐白河邊準備些木筏就可以做到從水路從容撤退。其實走水路最安全,元人多半不會遊泳,南方人基本不懼水,一旦上了木筏元人就隻能幹瞪眼。”
這個提議倒是非常符合兩個水匪的身份,也是非常實用的辦法,石斌立刻采納。
而盜墓賊易俊則認為偏廂車屬於防守型的,要快速撤離還得有一定的優勢。需要在離營三十裏的地方就讓車夫將偏廂車開回唐白河邊放木筏的地方,完成任務之後士兵以急行軍的方式自己跑回唐白河邊。
大部分的事情都已經定了,但石斌還想到了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元人一旦有援兵怎麼辦,打還是不打?
孟珙的軍令是嚐試性攻擊之後就立刻返回,但並未說不能與敵方的援軍交手。何況一旦自己被堵在了棗陽還能不殺出一條血路?
於是幾人都認為如果元人的援軍不多,自己是可以用虎蹲炮做遠距離攻擊,造成他們更大的傷亡。
其實石斌最想的不是殺掉那些元軍,而是在陣前將他們打得失去戰鬥力就好。
這種想法在這些人看來屬於天方夜譚,殺敵當然要殺死,哪裏還有隻殺傷的道理?
知道大部分的兄弟都不明白,於是他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他認為在那時的醫療情況下,受傷的元軍士兵除了死亡就是被截肢。
而正在征戰的元兵聽著那些往日戰友痛苦的哀嚎,看著那些往日勇士沮喪的眼神,肯定會造成元軍士兵對自己部隊更大的恐慌,導致他們無心對戰,更多的是畏戰和避戰。
這通理論給眾人聽到後無一不是看惡魔一樣的看著石斌,而石斌則有點後悔自己說出了這些。畢竟這也太邪惡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