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槍械(一)
石斌招兵的辦法很簡單——開粥鋪。而且筷子插上都不倒,算是有實貨,多少還是吸引不少人去看。
雖然很多人餓得頭昏腦漲但人畢竟是有思想的動物,沒人相信天上會掉餡餅,說不定頭天喝了粥,第二天就成了人家的長工,所以頭幾天粥鋪裏熬好的粥也就一些餓得熬不下去的人來吃。
那些難民一吃完,石斌的人會跑過去“引導”,表示如果吃粥的人能帶來身體還不錯的男丁,帶過來一個管五個窩窩頭,而且是來了就立刻兌現,絕不拖欠。
已經到了餓殍遍野的地步,是不需要管這承諾的真假,至少去喝粥的的確是白吃,而且是任何人都可以吃。
輿論的影響力是驚人的,等到果然有人因為介紹來一個男丁而得了五個窩窩頭,而且沒有變成那粥鋪老板的長工,一切都是毋庸置疑了的。
有了這樣真實的例子,傳遞這信息的大多又都是同鄉,自然引得那些沒飯吃的壯漢蜂擁而來。
剩下的幾營人馬很快就招募齊了,雖然都還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但相信隻要給兩口好的,這些正在壯年的漢子,不久就重新變成一個個精壯的軍士。
有了充足的糧餉,水陸兩支人馬齊全,士氣高昂。近距離用來防禦的木柄震天雷能量產,遠距離攻擊的虎蹲炮也穩定生產,不出三月這也是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經曆過一兩次戰鬥後就一定是一支精兵,情況讓大家都非常高興。
可是輕便的遠距離進攻性武器卻一直空著,這讓在電視裏看慣了老套筒、漢陽造、日軍三八式、德式98K的石斌很不爽。如果沒有這種單兵火器,即使全體都用上現在的火器在與元人的戰爭中也無法做到有效攻擊。
想都不用想都知道穿著幾十公斤鎧甲的重步兵是多麼可憐,若隻拿著一杆十來斤的槍和幾十發子彈又多麼瀟灑。
但拿這個要點火、使用壽命短而且沒有多少精確度的突火槍和那幫機動性非常的強的騎兵打總是吃虧的。
想到這,他便讓王三將謝強兵召進了府邸。謝強兵也是聰明人,平時石斌的隨從就是王三,如今將他叫了去隻可能是詢問火器方麵的問題。於是他便自己做主帶了兩名在火器製造方麵經驗豐富的匠人同去。
知道民國漢陽造那麼落後的武器都是是中國步槍的製式裝備,他對現在槍支的製造技術並不抱太大希望,隻想提高點使用壽命和有效攻擊距離就好,畢竟這鳥銃到清朝還在用。
謝強兵帶著兩個匠人一進門,王三就火急火燎的將幾人拉了進去,隻說這兩天大哥的情緒不對勁,坐在書桌上看《武經總要》一時高興一時憂愁,恐怕是有什麼問題。
謝強兵卻安慰他這足智多謀的兄弟要他放寬心,他已經知道大哥為什麼如此情緒不穩定,並表示自己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聽到謝強兵這自信的口氣,王三心裏也安定下來,再看了看謝強兵和他身後的兩名匠人,王三自己也明白了原因。
看到坐在大廳主位上的石斌,謝強兵和王三幾人謙卑的施禮。看著謝強兵的神色,石斌知道他已經猜到自己的憂慮。於是直接說道:“強兵賢弟,我想給會下將士都裝備火器,讓兄弟們少些傷亡。但這大宋的突火槍似乎實在沒什麼用,你有什麼辦法提高它的實用性嗎?”
石斌其實已經想到了拉膛線,但是這一種在現在肯定是難,得多種技術綜合才能有可行性。何況他隻是個槍支愛好者,也就懂幾個數據和術語,具體操作就更是門外漢,還得這些被稱儒家蔑視的隻懂“奇技淫巧”的匠人們來幹。
“大哥,這突火槍是用巨竹筒為槍身,故不耐熱,槍支用不了多久就會廢棄。所以首先就得提高槍管質量。”謝強兵早有準備隨口答來。
“這些我都知道,剛剛看《武經總要》了解了些。那有沒有辦法提高這槍管質量?比如用鋼來做槍身?”石斌很堅定的說道。
一邊詢問,他一邊向王三和謝強兵強調這是絕密計劃,所有知道這個秘密的人都必須得到有效控製,防止外泄以保證大家的安全和努力不會因為泄密而白費。
看到大哥這麼信任自己,謝強兵便將他所知毫無保留都說了出來。兩個匠人見這統領大人也是如此愛惜下屬的上官,也是言無不盡。
原來大宋也能煉出好鋼,但朝廷腐朽,本就克扣經費,再層層盤剝,為了完成數量就連巨竹筒都是以次充好。不過即使朝廷不腐朽這煉好鋼的成本也不低,所以就沒想過用鋼做槍身。
想到巨竹筒做槍身,而且還是以次充好,他立刻就想到炸膛,這哪裏是打敵人,壓根就是在自殺。
看來如果真要想造款經久耐用的火槍出來,這拉膛線還不是首要技術,煉好鋼才是,沒有好鋼膛線都沒處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