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劫糧(三)(1 / 3)

第四十八章 劫糧(三)

趙剛這小建議起了大作用,果然任何地方都會有叛徒,都不是鐵板一塊,這可真應了那句千古名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不到兩天便收買了穀城、南漳、新野三處的幾個元兵當內應。條件是送一次情報換紋銀十兩,包括出發時間、運輸路線和兵力配置。

趙剛本來想再收買幾個漢奸當內應卻被李超否決。他隻認為得多花錢收買親宋派的元人。因為漢奸既然能叛變大宋也就很可能給他們下套去給元人請功,為自己謀利。

雖然自己的建議被李超給否決但是他同意李超的看法:還得多花錢收買親宋派,這樣一來得到的情報更有價值也讓戰鬥更容易勝利。

李超派出幾個特工後,他將具體內容報經石斌批準。石斌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指示這些特工直接對李超負責,隻需送一份名單至長沙備案即可。

“便宜行事”多半指軍事行動,像情報特工這類的秘密行動一般的軍事指揮員是沒有資格過問的。

但石斌卻讓他全權掌握,實在是讓既高興又憂慮,高興的是石斌居然如此信任他,憂慮的則是害怕自己辜負了石斌對他的信任,畢竟情報工作不比戰場廝殺,要困難得多。

但有了這麼大的行動自由自然讓他幹勁十足,也更佩服石斌的膽識和魄力。

為了回報石斌對他絕對信任,李超立刻在襄陽附近一把撒下了二十餘名情報人員,專門負責打探元人運糧路線和軍事部署。並且讓一些有繪圖能力的士兵將地形圖也畫出了個大概。

第一個地點是穀城,那裏果然有許多元兵巡邏,幾乎沒有任何下手的機會。

第二個地點則是南漳,那守糧官非常盡職,將那方圓五裏防了個密不透風。

第三個地點則是新野,運糧一般為一營元兵和兩營偽軍,但是自從石斌燒糧後一旦運糧數量超過一千兩百石則會派出兩營元兵和兩營偽軍護糧。

根據那的元兵所說,知道那守糧官功利心較重,喜歡爭功。所以運輸的糧草量都不少,幾乎就沒有低於一千兩百石的。

但護糧官則是個謹慎多疑的人,稍有不對便會停止前進。雖然如此經常受到嘲笑,但他的糧卻是最難劫的。

不過,正因為如此他的糧食才最好,一旦劫糧成功,獲利也會最大。這作戰不比做生意,不會搞什麼細水長流。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抓住機會就必須下手。

如今有了時間、路線、糧草數量、護糧官性情以及有心算無心的先機,若是還不出手隻會招人恥笑。

想到潭州還有幾個兄弟羨慕的看著他們,盼望也來劫糧,李超二人便立刻在地圖上查看起路線來。新野至襄陽有兩條官道,一條通向襄陽城南,一條通向襄陽城北。

出了穀城至胡家灣雖然也有水路,但是河流太淺而且水陸交錯並不適合大規模運糧,所以隻能走陸路。過了胡家灣則既可走水路又可走陸路,也就是說有一共三條路可直襄陽,會大大增加劫糧的難度。

如此一來最好下手的地方就是程灣至新野之間這段陸路,且其中有不少山穀,非常適合伏擊,但不適合騎兵追擊,於是李超便將預定計劃稍做了修改。

最後,李超決定在離程灣最近的一個山穀內埋伏,將自己這四營人馬分為三部分,一營裝備有火器的陸軍阻斷護糧隊回新野縣城的路;一營鏢師和一營匪徒則埋伏在山穀兩側的山上,一營水軍則阻斷護糧隊前進至程灣的路,最後一營鎮守水上中轉站的水軍則在奪取程灣後向立刻山穀方向壓來,協助陸軍阻止元兵護糧隊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