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小波折
        ‘三地填兩地’的策略一經提出就立刻受到朝中百官的支持,沒人希望好不容易收回的河西走廊和遼寧因為根基不穩而再次失去。有些官員甚至認為荊湖和四川兩地共調五萬戶百姓還不夠,至少要八萬戶才行。
        這個想法石斌其實也有,但是南方能受得了這種苦寒的百姓肯定不夠,也不可能將他們都調去支援河西走廊和遼寧兩地,所以在思考一番之後,石斌還是堅持這兩地隻調五萬戶百姓的策略。
        由於無人阻攔,也無人敢阻攔,這個政策執行得非常順利。不過一個月,十萬戶百姓便都去了各自該去的地方。收到消息的石斌自然非常高興,他明白,隻要過上三五年,河西走廊和遼寧就能基本掌握,十年後,這兩地也就能完全控製住了。
        可惜好景不長,僅僅才過去半年,就有不好的消息傳來:調去落戶的百姓有人逃回來。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報告中說隻是有少數人逃回,石斌也就不在意,隻是下令嚴格控製關卡,不讓調去落戶的百姓逃回。
        隻不過這一招似乎不管用,即使關卡加大檢查力度,仍舊有人逃回。有些百姓為了逃回關內甚至挖起地洞當起鼴鼠來。
        這個消息讓石斌感到了一絲疑惑,難道河西走廊和遼寧就那麼難以生存?還是自己判斷錯誤,荊湖、四川和陝西三地的人遠沒有想象的那麼能吃苦耐勞?或者是有些什麼其它的原因?
        由於心中有這些疑惑,石斌便將王驛和李韶這兩個對此都還熟悉,對自己也忠誠的屬下叫來詢問。
        “王驛,李韶。相信你們已經知道有不少我們調去河西走廊和遼寧的百姓逃回來了。”石斌皺著眉頭說道。
        “是的,報告上說兩地加起來至少有一千戶,實際數字恐怕更多,下官懷疑逃回來兩千戶都有可能。”王驛說道。
        “王大人說得對,下官也認為如此。我認為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為了回來居然還挖地道,難道我大宋百姓的思鄉之情有這麼強?實在是有些讓人難以相信。”李韶邊搖頭邊說道。
        “絕對不是什麼思鄉之情,肯定有別的原因。你們給我去查查,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那些調去落戶的百姓要回來。看看是不是和當地居民起了衝突。這兩地地廣人稀,走個幾十裏都不一定能見到一個人,按說也不該起衝突,何況我們調去的都是農民應該不會與那些牧民起衝突才對。”石斌百思不得其解。
        “大人,未必。咱們調去的人都很有血性,可以做到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說不定還真就有衝突的可能在裏麵。逃回來,估計是因為沒有鬥過當地的土著。”王驛想了想之後說道。
        承認王驛說的話有些道理,石斌這個潭州人就深知荊湖南路人的性子,確實可以做到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於是便命王驛專門派人去調查兩地新落戶的百姓與土著是否有衝突。
        王驛與李韶二人明白了石斌的意思後立刻離開派人調查去了。
        時間又過了一個月,河西走廊和遼寧送回的調查結果讓人並不滿意。因為兩地都未發生大的內部居民衝突,逃回來的百姓也更多,已經不下兩千戶。
        當然不能讓這情況持續下去,必須盡快找到百姓逃回的原因,要對症下藥。但是不可能事必躬親,若是那樣,石斌就真的可能活活累死。最終隻好下令:兩個月內如果還查不出原因,找不出應對百姓逃回的辦法,河西走廊和遼寧的官員全部罰俸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