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絕症陰霾(1 / 2)

張從係統裏又把許一一的病例給調了出來。

治療方案並不僅僅隻有一種。

張拿出桌上的處方箋,拿起筆然後才道:“可以開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材調理一下。”

黑色的水筆行雲流水,雖然並不見得字體多麼磅礴大氣,卻也工整清晰。

歸尾、川芎、赤芍、丹皮、製香附,元胡,生地,紅花、桃仁,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七日。

字畢,張上下掃了一眼,確認無誤後把單子遞給了張明。

接過處方箋,張明帶起了老花眼鏡,仔細審視了一下藥方,又在心裏默默計算了一下用量,點了一下頭。

“張醫生,您看?”婦人其實也是希望老醫生看的,起碼年齡上讓人信服。

“沒有問題,你讓你女兒,照著這個吃一個星期,然後看看效果。”

張明滿意的在處方箋上簽上了名字,然後跟婦人道。

婦人剛想點頭,突然又想到一個問題。

“我女兒馬上就要開學了,高三,學習緊,又是在寄宿,吃三還行,熬七中藥,可能不太方便,她可是在省城上學。”

張明眉頭也皺了起來。

中醫之所以推廣緩慢,除了傳承問題以外,更多的是方便性不夠。

西藥一杯白開水,兩粒藥丸就能解決的事,中藥卻繁瑣的多。

“這個簡單啊,你一次性把藥都給煎了,拿真空封包機把藥液一袋一袋封好,要喝的時候,把袋子放熱水裏家溫,撕開就可以喝了。”

張給了一個後世常用的方法。

“封包?”張明一愣,現在可從沒聽過有這種東西,不過仔細一樣,可行性還挺高,難道省城的中醫藥發展的有這麼快了麼?

“那就好,那就好!今可以拿到麼?”婦人唯一的擔心一掃而空。

張明此時回過頭:“這個藥待會拿去那封包?”

張撓了撓頭,才發現現在是1999年,風靡全國的珍珠奶茶都還沒出世呢,更何況全自動煎藥機。

“我這個也是在老師那聽的發展方向,要不就把藥汁濾出來,烘幹後,把藥粉帶去衝泡。”

又給出了一個方法。

而且不需要設備支持,隻需要前期把藥都給煎好。

最後,婦人也采納了這個方法,千恩萬謝,隻等女兒病好了以後,再來送錦旗。

等人走了以後,張明心情明顯好了不少,笑嗬嗬的喝了一口水以後,才道:“沒想到現在中醫也與時俱進了,你的這些,我都從來沒有想到過。要不是年紀大了,我還真想再去學校學上兩年,不過你也這麼大了,以後咱們回春堂,還是得看你了。”

張從桌上拿起熱水壺順勢給張暉把水添上:“對呀,爸,中醫確實是國粹,但是傳承並不是墨守成規,而是不斷吸取先進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理論。現在不是有句話麼,叫西醫治快病,中醫治慢病,為什麼,是中醫不能治快病麼?我覺得先進的儀器,能夠更方便的幫助醫者診斷,治療方式的快捷性,能夠救人於危急,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難得的,張的話,張明沒有反駁,而是默默地喝了一口茶,看著桌上的傷寒雜病論出神。

“爸,明咱們早起,去醫院做個體檢?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做一些調整嘛。一代良醫,不都防範於微麼?”張又舊事重提。

這次張明沒有在反對,看了一眼張,然後輕輕的點了一下頭。

從醫到現在,四十多年,見證了中醫從原來崇高的地位,到被貼上江湖騙子,偽科學的名頭。

對西醫沒有成見,那是假的。

但是今發生的事,又讓張明看到了某種可能。

下午,除了一個老街坊過來看老寒腿,開了幾副膏藥回去以外,整個店裏沒有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