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重金設擂的榜文傳出之後,下豪傑紛紛趕往洛陽。本來皇帝隻通告司隸地區即可,但張讓卻估摸著有15時間,扣除快馬傳訊時間外,凡能在比武結束之前趕到洛陽的郡縣,全部發下了榜文。
對於報名挑戰之人,張讓都安排北軍精銳先試其武藝,能獨戰50名精兵不敗者,才有資格參加挑戰報名,報名之後,又要經多數次篩選,勝出者才有資格與王嵩比武,可謂是層層篩選,優中擇優,唯恐弄王嵩不死。
對於每的五場比試,張讓又暗中讓人調整參賽人的出戰順序,讓其中最強的選手以逸待勞,等到最後才出場比武。總之就是要玩死王嵩,手段盡出,無所不用其極。好在皇帝劉宏早有吩咐,不可使用黑暗非正當手段,張讓才沒有使用下毒等手段來對付王嵩。
在洛陽百姓的殷切期盼中,十時間一晃而過。
比武第一,寬大的北軍校場柵欄之外圍滿了看熱鬧的群眾,皇帝劉宏端坐在高高將台之上,何進,袁槐,楊賜,張讓,趙忠等人分列左右。
王嵩身穿一身精甲,手持一杆大槍,騎著紅獅馬,英姿颯颯,昂然而入。隨著王嵩的出場,立即引來了圍觀群眾的尖聲喧嘩。
為了不傷人,王嵩沒有用青龍戟,因為戟的鋒刃太多,不好包裹。所以,王嵩隻是帶了一杆重達50斤的大鋼槍,用麻布厚厚包裹槍頭,然後在裝有白色顏料的木桶裏浸泡一下,這樣即使刺到對手,也隻會留下一個白點,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
第一出戰人員公布,分別是:李路,李林,方悅,武安國,許褚。
第一就出現了三國演義上有名的方悅、武安國、許褚三員大將,其中許褚,是與典韋相當的一流武將。而方悅是河內名將,武安國是青州名將。李路和李林都是北軍軍侯,想來武藝也是不低,畢竟此刻能站在這裏的,都是戰敗過由50名北軍精銳組成的圍殺戰陣而挑選出的豪傑。
為了節省體力,王嵩並不想浪費時間,李路和李林都是不到十個回合就被王嵩掃落馬下。
打得太輕鬆,王嵩主動提出不用休息,接著比武。戰河內方悅,也隻用了0個回合。
蔡邕和蔡琰今也來觀戰了,王嵩讓典韋等人在圍欄外搭了個高台,由典韋及十幾個親兵護著,不讓擁擠的人群碰到蔡邕和蔡琰。姑娘看到他的嵩哥哥連番打敗對手,興奮得歡呼雀躍。
連戰三場之後,是一個時辰的中午休息時間。
吃過蔡家送來的營養午餐,王嵩開始閉目養神,準備下午的大戰。
下午才是比武的重頭戲,張讓將兩大頂尖高手都安排在了下午。
劉宏早已回宮玩去了,實際上,劉宏隻是看了一場比武,也就一刻鍾左右,便打道回宮了。隨著劉宏的回宮,其它朝廷官吏也相繼離去。
將台之上,隻剩下張讓和何進等廖廖數人在主持比武。
而校場之外,聞訊前來觀看比武的人卻越來越多了,真的是人山人海,擁堵不堪,噪雜不已。
下午第一場,武安國手持雙錘大戰王嵩。武安國的鐵錘勢大力沉,輪轉起來如風車一般,一招一式都同打鐵一樣,兩人對戰起來,“叮叮當當”的打鐵之聲不絕於耳,場外百姓叫好之聲一浪高過一浪。
用了三十餘合,武安國由於力竭而反應稍緩,被王嵩一槍杆抽在背上,打下馬來。
張讓見武安國戰敗,立即安排許褚出戰,根本不給王嵩休息的時間。
許褚身高八尺有餘(相當於現在米左右),熊腰虎背,身軀雄壯如一尊鐵塔,騎一匹高大的黑馬,手持一柄80斤的斬馬刀,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光看其凶焊之氣,就比王嵩強上不少。王嵩這一年雖然長高了不少,現在身高已有1米8,但與許褚比起來還是矮了至少0公分,身材也遠不如許褚粗壯。在氣勢上,許褚穩壓王嵩一頭。
二人互相致禮後,圈馬拉開距離,縱馬對衝,兩馬相交之際,許褚一記斜劈,快如閃電,勢若雷霆,王嵩舉槍橫掃,“哐!“的一聲,好大的力氣!兩人都是身型一頓,雙掌發麻。王嵩長槍一抖卸掉斬馬刀傳來的暗勁,借勢疾刺許褚咽喉;許褚用刀杆撞開王嵩的長槍,刀鋒順勢帶起又向王嵩斜肩劈來;王嵩仰身避過,長槍一式“白蛇吐信”,閃電般刺向許褚後腰;許褚大刀一橫撞開襲來的長槍,兩馬錯身而過。
第一個回合,電光火石之間,兩個各出三招,不分仲伯!
“好!”
“精彩!”
校場外叫好之聲如雷,洛陽觀眾一片沸騰。
“嵩哥哥加油!”
蔡琰站在高台上,又蹦又跳,大聲喊叫,可惜周邊噪聲太大,王嵩根本聽不到蔡琰的尖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