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遺糧待城破,金銀多如山(1 / 2)

人一旦失去希望,就會徹底放縱自己,思想和行為都失去約束。

兩軍相持10餘,黃巾士氣愈加低落。地公將軍張梁戰死,張角病重,加上之前潁川和汝南黃巾覆滅的消息傳來,廣宗城中呈現出一片末日降臨的景象。黃巾軍軍紀開始變得日益渙散:

酗酒的,打架滋事的,清算恩仇的,劫他人浮財的,大有人在;

賭博的,坑蒙拐騙的,縱情聲色的,搶別人老婆的,比比皆是!

而王嵩善待黃巾俘虜的故事,也在黃巾軍中持續發酵,極大地動搖了黃巾軍的軍心,心思活泛點的都在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

幾乎每晚上都有黃巾將士借助繩子墜下城牆來向王嵩投降。

毫不例外地,投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雁門郡對於俘虜的福利和待遇,完全沒有做俘虜的覺悟,倒像是來應聘求職一樣,一點素質都沒有……

王嵩表示不想跟這種沒素質的人話!不再親自“麵試”俘虜,將對俘虜的“麵試”工作和安置工作全部交給了程昱,並讓程昱根據俘虜口供,畫出廣宗城內布防圖。

而王嵩自己,則在廣宗城外建了一座高台,每在高台之上用望遠鏡觀看廣宗城的情況,仔細核對俘虜們提供的廣宗城的布防圖。

布防圖核實之後。王嵩召開軍議,詳細的安排每一位將軍進入廣宗城之後的任務和負責的範圍。卻絕口不提攻城時間和安排。

眾將問及攻城之事時,王嵩便裝模作樣的走到帳篷外麵,對著空看了半,然後對眾位將軍:

“我夜觀象,張角陽壽已盡,大限將至,我等無需攻城,坐等城破即可。”

“主公,現在好像是白……不是夜晚……”典韋好意提醒道。

眾人哈哈大笑,他們早已習慣了王嵩裝逼的樣子。笑過之後,眾人也便不再多問,隻是磨刀霍霍,隨時準備大戰。

至8月底,張角從昏迷中醒來,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招集各高級將領安排後事道:

“吾本想帶領爾等共謀富貴,奈何不假年,不能再與爾等共事了。廣宗已不可守,爾等可伺機突圍去尋吾弟張寶。”

“假如將來事不可為,或可逃去雁門求活。爾等可自決之。”

隔了一會,眼神中有些了精神,會心地笑著對張牛角等黃巾大將道:“不論突圍還是破城,請在我的帳中置糧食一擔,送與王嵩。”

罷,令人取一擔糧食放在帳中,讓人取來筆墨,在絹布上寫道:“米糧一擔,王嵩請自取之。---大賢良師張。”讓人將絹布放在糧食上,張角大笑而逝。

一代梟雄,就此撒手人寰。

張牛角等人,本想秘不發喪,維持士氣。怎奈黃巾眾將,各有各的打算,早已不是一條心,又怎麼守得住這種機密?

於是一夜之間,弄得盡人皆知,張角死訊傳遍了整個廣宗城,城中黃巾徹底陷入混亂

有的在收拾行裝,準備逃命;也有人在暗中聚集,準備伺機投降;有打算臨走撈一把的;有自殺跟隨張角的;有打算遠走高飛占山為王的……

廣宗城中的混亂,立即驚動了漢軍的斥候。

王嵩得到斥候的稟報,立即召集諸將道:“據斥候來報,廣宗城內已經陷入混和,我敢斷定,必是賊首張角陽壽已盡!”

程昱大驚道:“前幾主公張角陽壽將盡,不是戲言?”

王嵩道:“軍中無戲言!”

“真的?主公真能斷人陽壽?”程昱不敢相信。

我能告訴你我是從三國誌上看到的嗎?王嵩嗬嗬笑了一聲,回答道:“我非神仙,豈能斷人陽壽?隻是略知望氣之道爾。之前見到張角氣衰,病入膏芒,固知其時日無多矣。”

王嵩不想被神化,也不想過多討論這件事情,微頓了一下,便再次開口道:好啦,此事容後再談。事不遲疑,眾將聽令!”

廳中將士紛紛肅立不語。等待王嵩的命令。

王嵩首先拿出兩支會箭,分別丟給趙雲和張飛,然後道:

“此番破城,我們從南門入,黃巾潰兵必從北門出逃!

令趙雲領五千騎兵從南門出發,沿著城牆,繞向西門,再繞向北門追敵,盡量多抓俘虜。

令張飛領五千騎兵從南門出發,沿著城牆,繞向東門,再繞向北門追敵,也盡量多抓俘虜。”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阻止敵人從東西兩門逃散,隻留北門給敵人逃脫!

然後利用騎兵強大的機動性,不斷截殺和掩殺,抓獲盡可能多的俘虜。

張飛和趙雲大聲應道:“遵主公軍令”

待兩人下去之後,王嵩又拿出三支令箭分別交給高順、周倉和龔都道:

“高順高快遞,你帶陷陣營將士及五千北軍步兵,進城之後立即撲向北門,盡快奪取北門,堵著黃巾軍逃跑的出口,將其逼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