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關羽戰諸胡,程昱夠凶殘(1 / 2)

高順領陷陣營及5千軍隊,直接趕去善無,接手整個定襄的防務。王嵩從雁門再調軍15000人給高順,使善無駐軍過到萬人。

定襄郡要麵對的胡人,主要是北方的鮮卑胡人。

因鮮卑大王在前年被王嵩斬殺,此時的鮮卑正陷於內戰和分裂,開始分化為五部勢力,分別是步度根,軻比能,素利,彌加,闕機等。

其實,此時正是最好攻去鮮卑的時機!等數年之後,軻比能統一了鮮卑,要再攻打鮮卑就困難得多。

雖然,此時的鮮卑正在戰,最適合在此時攻打鮮卑,但此時的王嵩,也正在跟羌胡掐架,沒能力攻打鮮卑,彼此隻能處於相持防禦階段。

現在有定襄郡頂在西北方向,雁門關就已經不再與胡人接壤,駐軍人數隨之也隨至做了調整,減少至1000人。陰館的駐軍則以地方治安為主,無需麵對胡人了。

於是,王嵩按照之前靈帝的安排,將雁門郡分成四個地區,分別為陰館區、善無區、離石區和膚施區。其中善無區由高順領萬軍隊鎮守。陰館區由張遼鎮守(待張遼高順回來之後),膚施區由關羽鎮守(待收複之後),離石區由趙雲鎮守。

至此,王嵩的四郡之地,已有三郡在手,隻有上郡(膚施區),尚待關羽的捷報。

卻關羽的軍隊,在離開了善無戰場後,往南急行軍至黃河還,來到黃河的壺口東岸,此時黃河早就已經封凍,壺口瀑布也形成了下奇觀——壺口懸瀑(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冬去看看,非常壯觀,非常唯美)。

關羽在黃河休整一,然後率軍直接從封凍的河麵渡過了黃河。

過了黃河,便進入上郡(後續叫膚施區)。

關羽在進入上郡之後,程昱對關羽道“欲破上郡郡治膚施城,必先奪取龜茲城(今榆林關)。龜茲城易守難攻,若讓胡人有了準備,即使我們能攻破,也會耗時耗力,給膚施城的胡人以準備時間。”

於是,關羽采納程昱的計謀,讓張飛,張遼,晏明三人,領三萬軍隊,以張飛為中軍,分成0個大隊,每隊一千到二千人不等,沿途掃蕩胡人。

而關羽自己,則帶著程昱和典韋,領一萬五千人,全部一人雙馬,向西奔襲龜茲縣城(今榆林市榆陽區古城灘),二行軍八百多裏(騎兵雙馬,每00公裏,也不算很快,但古代路況較差,不比現代,而且還是冬行軍。),在胡人猝不及防下突入龜茲縣城中。

龜茲縣城的胡人首領施拉樹,率胡人守軍匆忙應戰,遇到典韋,被當場斬殺。胡人大敗,被殺三千多人。其餘胡人在羯族大將安爾迪帶領下往北逃竄進入毛烏素沙地。

至關重要的上郡門戶龜茲城(榆林關),落入了關羽手中。

龜茲縣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北。漢武帝時期,有龜茲胡人請求內附,漢武帝將龜茲胡民安置在該地而得名。

龜茲縣城位於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東臨黃河與山西省隔河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南接延安,北與鄂爾多斯相連。

因此,龜茲城實際上是處於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之處,兼之三麵環山,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程昱獻計關羽帶領精銳騎兵長途奔襲,一舉拿下龜茲縣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果等胡人有了準備,在此地駐軍萬,漢軍就可能久攻不下,甚至導致這一次的戰略目標無法實現。

上郡地區,已經被胡人占居50多年,各種勢力錯綜複雜,以匈奴,羌族,羯族較多。胡人雖多,卻並沒形成統一的勢力。

如果不是快速拿下龜茲縣城,拖延時間太久,等到胡人各族聯合起來,漢軍在城下又無險可守,進退失據,甚至會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接下來,關羽的下一個目標是——上郡的治所膚施

上郡首府膚施(今延安市)離龜茲城(榆林關)約500裏,若騎兵全速奔馳,一一夜可到,但這樣風險太大,寒凍的長途奔襲,可一而不可再。那樣做不僅會導致軍隊人馬疲憊,戰鬥力下降,還有可能會驚動羌胡,讓羌胡有了準備,從而失去奇襲的效果。

膚施做為上郡的首府,胡人數量眾多,不是龜茲縣城可比。而且關羽隻帶了一萬五千人,如果遇到敵人較強的抵抗,就會有失敗的可能。

於是,關羽留下周倉領五千人守龜茲縣,接應後續的張飛等人的到來,而關羽自己,則親率一萬騎兵,裝扮成胡人,偷偷出關,白找地方隱藏,夜間行軍。用了二時間,到達膚施附近。於第三夜晚,潛行到膚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