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黑山黃巾,號稱百萬,其成員主要來自冀幽兗州並青五州的貧苦百姓。
太行山脈高峰迭起,海拔多在兩千公尺以上。山脈東南為河北平原,西北則為山西高原,河北平原通向山西高原的陘道多分布在太行山脈之間?。
太行山脈的這些特征,使得黃巾餘部躲進太行山中,官軍很難清剿。失去土地無法生存的百姓,也紛紛逃入山脈之中開荒種植,賴以生存,不致於被餓死。
而隨著公孫瓚與袁紹的戰爭開打,許多冀幽兩州的貧苦百姓為躲避戰禍,也紛紛進入太行山中避難。
所以,在原本的功史上,百萬黑山軍隊雖然隻是“號稱”,但若有百萬黑山人口,卻是隻會多不會少。
而現在,由於王嵩在並州收容流民,有很多人通過山間的陘道進入並州被王嵩收容,黑山軍的勢力要比原本功史上很多。保守估計,人口總數約在60萬左右。
黑山黃巾軍首領張燕,原名褚燕。黃巾起義爆發,褚燕聚集一幫少年為強盜,在山水間轉戰出擊,待回到真定時,部眾已經達到一萬多人。當時博陵(今河北蠡縣)人張牛角也聚集起一夥人,自稱將軍,與褚燕合兵一處。褚燕推舉張牛角為首領,一起投奔大賢良師張角。
張角死後,褚燕與張牛角投奔張寶。張寶被黃埔嵩打敗後,褚燕與張牛角成功逃脫。繼續在冀州北部活動。後來,在進兵攻打癭陶(河北寧晉縣)時,張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傷,臨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為首領。
張牛角死後,眾人一起擁戴褚燕為首領,於是褚燕改姓張,喚作張燕。張燕彪悍異常,敏捷過人,身輕如燕,又驍勇善戰,所以軍中都稱他為“飛燕”。後來張燕的部隊不斷壯大,與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地叛匪互相聯絡,叛匪中的頭領孫輕、王當,楊風等人,公推張燕為太行山黃巾軍盟主。
……
黑山黃巾軍盟主張燕,在得到公孫瓚的書信之後,立即招集各山頭大頭領會盟。盟主召集令發出後,一共有30幾位頭領前來響應,這些人分別是:
黑山、黃龍、青波、左校、郭大賢、於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掾哉、雷公、浮雲、大燕、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哂、羅虱…
眾頭領按勢力大排好坐次,其中坐在上首的五大頭領,分別是:楊風,於毒,白繞,張白騎,眭固。
盟主張燕向大家明了情況,出示了公孫瓚的書信後,眾頭領立即爭論了起來。
張白騎站起來,大聲道:“我們都是被官府和士族豪強逼得走投無路的人,並州王嵩仁義之名,傳遍下,之前很多兄弟前去投靠,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依我看,我們不如幹脆去投靠王嵩。”
於毒立即站起來反對道:“王嵩當年鎮壓我們,從南到北,多少兄弟死在他手上?若不是王嵩,不定我們太平道早就奪了這劉姓的下,如今要去投靠昔日的仇人,我決不甘心啊。當年地公將軍張梁戰死時,我就在地公將軍身邊,地公將軍的鮮血,就灑了我一臉一身啊。”
於毒罷,忍不住又哽咽起來。
眭固站起來道:“兩軍相戰,各為其主,哪些過去的事情又怎麼可以一直記仇下去。戰場之上,不是你殺別人,就是別人殺你。我們哪個手上沒有沾上漢軍的血?我以前在白波的弟兄們,很多都在王嵩的並州安居樂業了。直到現在,我都後悔當初沒有聽李樂的話。”
又有郭大賢站起道:“我們兄弟在這太行山上逍遙快活,王老子都管不了,何必去仰人鼻息,看人臉色?”
雷公拍案而起,大罵道:“你個無恥的郭鳥人,當初大賢良師帶我們造反,難道是為了讓你去欺壓百姓,自己逍遙快活?老子今弄死你!”罷,就要親自動手,清除這個混進無產階級XX隊伍裏的壞份子。
楊鳳連忙拉著雷公道:“眾位兄弟請聽楊某一言。”
楊鳳號稱張燕的軍師,是黃巾軍中少有的文化人。大家見楊風發言,便立馬安靜下來,想聽聽楊鳳如何。
“眾位兄弟,我先一下生存環境問題。冀州袁紹,是士族豪強的老大,我們殺了那麼多士族豪強,他們與我們仇深似海,這關係是沒法緩和的。
幽州公孫瓚,常年與胡人作戰,保護了邊塞的百姓,也算是一位英雄。所以我們才與公孫瓚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