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嵩連忙上前扶起,張彤滿臉羞紅,將頭埋在王嵩的胸口,不敢抬起頭來看王嵩。
良久,王嵩輕輕地拍了拍張彤的香肩道:“他們都在外麵呢,我們先出去吧,有空再抱你。”
張彤又羞又惱,在王嵩胸口捶了一拳:“誰要你抱!”
然後便如一隻驚慌的鹿般跑出了房間,不過這次沒摔倒——用手提著裙角呢……。
當夜裏,王嵩與張既在溫泉邊擺了幾碟菜,溫了兩壺酒,暢談下大事。
酒過三巡,王嵩對張既道:“先生是馮翊高陵(今陝西西安市高陵區)人,又曾在關中為官多年,對於關中的情況應該頗為就悉。關於關中的治理方麵,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張既道:“主公過謙了,賜教二字,在下實不敢當。一點的看法,供主公參考。”
王嵩道:“先生之言,必是高論,但無妨,嵩必洗耳恭聽。”
張既道:“其實關中的治理,全在一個“安”字。
關中戰亂多年,前有韓遂馬騰作亂,後有董卓和李郭作亂,百生流離失所,人口銳減了了六成以上。
因此,民心在“安”,而不在亂。隻要民心安了,關中也就很快發展起來了。
但是,在關中地區,要做好這個“安”字可不簡單。
首先,要讓百姓“安”心——“民有地而心安”。
關中地區的田地,雖然大片荒蕪,卻都是有主之地,朝廷曾經赦封關內侯無數,關內無地可封時,將華陰甚至弘農也稱為關內之地。
董卓和李郭之亂時,這些關內侯們全都跑去避禍了,他們的土地基本上都拋荒了,但現在李、郭敗亡,這些侯爺們馬上就會讓他們的管家們來經營他們的土地。
所以,在下建議主公收回所有拋荒之地,以前的地契全部做廢,重新辦理地契。將土地分給百姓耕種。
至於那些沒有拋荒的土地,其主人恐怕都是董卓和李郭餘黨!”
毒!真毒!還真下得了手啊:
……土地荒蕪了,沒收!
……土地沒荒蕪的,莫非是通叛逆?
如此一來,士族豪強的土地,幾乎全部都回到了王嵩手上,再重新分配給百姓和軍士,以謂河平原土地之肥沃,物產之富饒,養活七八百萬人口完全沒有問題!
一席話,聽得王嵩坐直了身子,
王嵩哈哈笑道:“先生之言,果然精辟!”
接下來,張既又道:
“主公謬讚了,剛才隻談了“心安”的“安”字,接下來,在下還想談“安定”的“安字”——即:不要有戰亂,百姓休養生息需要有安定的發展環境。
所以,在下建議對西涼韓遂馬騰先以安撫為主,給百姓一段時間安寧的生活。”
王嵩笑道:“先生的第一段話,是安心的“安;第二段話,是安定和安全的“安”,可還有第三個“安”字?”
張既道:“正有第三個“安”字,這第三個安字,就是安撫的“安”。主公隻要用並州善政用於安撫關中百姓,不出三年,關中便會發展起來。”
王嵩大喜道:“今夜先生所獻之策,可謂為“三安”之良策,此策一出,關中萬千百姓如久旱而遇甘霖,先生也必因三安之策而名傳青史!
接下來,兩人又對下諸侯一一點評,通宵達旦,徹夜未眠。兩人對彼此學識都非常佩服,大有得遇知音之成人。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使由此開始……
若幹年後,後人在這個地方,建了兩具相對品酒的雕塑,紀念這對明君賢臣的偶遇,供千秋萬代景仰。
第二早上,胡車兒帶著500親衛尋上山來,想要接王嵩回城。
不過王嵩還不想回去啊,難得出來一趟,溫泉都還沒泡呢,美女……呃,美女也還沒泡到……。
於是王嵩讓人傳迅給賈詡等人,需要王嵩做決定的事,讓他們派人送上山來。
隨即,王嵩又拜張既為京兆郡太守,負責京兆的軍事民政,給其施展才華,實施“三安”良策的機會。
張既高高興胸隨胡車兒去長安上班了,卻把女兒張彤留在驪山忘記帶走了。
“這人,一做了官,就連自己女兒都不要了嗎?不過,我喜歡!”王嵩心裏暗自高興。
其實張既知道當晚的情景,也知道張彤對王嵩的感情,才故意將張彤留在驪山,陪伴王嵩左右,不然也不至於連這麼個大活人都忘了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