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趨利而避害,本初坑隊友(1 / 2)

趙雲和張遼憑借防護能力良好的鋼甲和威力強大的汽油燃燒瓶,強攻一一夜,用死傷五千多饒代價終於攻破了汲縣縣城,汲縣守軍或死或降,幾乎沒人逃脫。

隨後,趙雲和張遼領兵修繕城門城牆,又通過周泰的水師,運送大量守城物資及糧草,屯於城中,做好長期固守的準備。

張合得知汲縣被趙雲攻破,為避免腹背受敵,立即分兵五萬回頭攻擊汲縣。

汲縣有三萬大軍守衛,又有周泰水師運送過來的大量守城物資,根本就不用擔心被攻破,張合強攻數日,連汲縣城頭都登不上去。

汲縣縣城,就像一枚鐵釘,牢牢地紮在張合大軍的後路上,威脅張合的後勤補給,也威脅張合的退路。假如王嵩有足夠兵力投入,再攻破朝歌城,甚至可以將張合關在河內郡,無法撤回冀州。

至此,河內郡的戰場勢態,對袁紹來,真正變成了一塊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袁紹接到河內戰場張合的報告,沉默良久,對許攸道:“子遠,你怎麼看?”

許攸想了想,建議道:“王嵩已經從西線調兵過來,論其兵力,若用於進攻主公和曹操,則嚴重不足,但若隻是用於據城防守,則其兵力足以抵擋主公與曹操的聯盟。因此,這一戰再打下去已無意義。”

“那麼,談判的事,該當如何?”袁紹問道。

許攸道:“主公,我現在擔心的不是談判,而是河內戰場。戲誌才何許人也?被北方胡人稱之為“草原老狐狸“,又豈是善類?汲縣一失,張合進退失據,戲誌才豈能沒有後手?

如果再被戲誌才拿下朝歌,張合的退路就被堵死了,戲誌才若再從山陽和懷縣同時出兵,又用水師封鎖黃河,張合的十幾萬大軍就成了甕中之鱉了。”

“王嵩有這麼多兵力嗎?”袁紹還抱著僥幸地問道。

“有的,太原周倉,或黑山張燕,甚至關中長安,都可調兵。”許攸肯定地回複道。

“如果就此退兵,這談判就不好談了。”袁紹心有不甘啊。

“主公,大勢已經如此,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再遲,就來不及了。”許攸著急地道。

袁紹遲疑片刻,最後還是下令道:“火速傳令,令張合全軍退回黎陽!”

這一道命令,對張合來,無異於一場及時雨,有探馬報告懷縣已經增兵數萬,再不退,就來不及了!

張合下令全軍放棄所有輜重,火速退往黎陽。

不過還是有點遲了,一些來不及撤出的軍隊,如修武縣,獲嘉縣等地,都被戲誌才的大軍包了餃子,張合大軍撤退時,又被趙雲和張遼伏擊了後軍,死傷數千人,被俘二萬多人。最後逃回黎陽的不足八萬人。

戲誌才見張合主力成功撤離,也不再追趕,手上的兵力,趕走張合尚可,進攻黎陽則不足,隻有屯兵朝歌和汲縣,謹守強土。

曹操收到張合退兵的消息,長歎一聲道:“袁本初優柔寡斷之輩,不足與謀,自此之後,王高山崛起之勢,再難阻止了。”

陳群安慰道:“主公不必擔憂,整合中原,收呂布袁術之地,就可勝卻關中良多。

如今之勢,不如與王嵩議和,隻要與王嵩之間罷戰幾年,就可轉而收拾呂布和袁術。若能全取兗豫青徐四州,下何人能敵?”

曹操道:“豫徐可取,但青州不可取,青州雖在劉備手中,但吾若取青州,必與袁紹相爭。”

陳群道:“主公思慮周全,令我等佩服。”

曹操又道:“袁本初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利而忘義,吾早晚必敗之!若能與王嵩取得五年互不侵犯的盟約,則關東霸業可定。不知長文可願為我出使王嵩?“

陳群道:“願為主公效勞,隻是若要五年互不相犯盟約,恐怕王高山會獅子大開口,漫要價,還請主公指示。”

曹操道:“吾有皇帝印璽在手,不值錢的官職可適當給他一些,反正不用朝廷發一個銅錢的薪奉。

其它戰爭補償方麵,可適當賜以錢糧美女,但雙方疆界,議定之後不可變更,要寫進盟約。其它事項,長文可先與之商談,最後交由司空府用印。”

陳群道:“謝主公信任,願效犬馬之勞。”

於是曹操下令撤軍,命陳群為特使,向王嵩議和。

袁紹見曹操全軍撤退,也下令壺關的顏良撤軍,曆時三個多月的聯合進攻王嵩的戰爭行動,至此全麵停止。

荀彧在軍事會議上向王嵩報告道:“此番大戰,我方先是被迫在五處戰場應戰,井陘關被納入戰場之後,更是同時在六處戰場應戰,敵方在六處戰場總投入兵力超過五十萬人,除曹操的虎牢關和袁紹的壺關外,其它幾路敵軍都被我軍重創或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