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曹操之言,盡皆大笑。
曹操道:“下諸侯當中,王嵩袁紹袁術強於我,劉表呂布弱於我,其它公孫瓚劉焉張魯,統統都是繡花枕頭!劉備,孫策之流就不必提了。我早看出二袁有稱帝之心,我原本以為,最下先稱帝的會是王嵩和袁紹,沒想到卻是袁術。”
劉曄道:“主公是朝廷第一重臣,現在下有人稱帝,,正好讓下人知道主公才是朝廷的棟梁。在下建議,主公以朝廷名義行檄文於下,號召下剿逆扶漢。”
曹操道:“袁術擁兵三十餘萬,幾乎是我的兩倍。”
陳群道:“袁術兵力雖多,然其文恬武嬉,不堪一擊,此其一。
其二,袁術既已公開篡逆,下側目,神人共怒,失道寡助,袁紹等人也不會相助於他,主公若是出兵,無人可擋。
其三,袁術稱帝,主公手中的子,也就貶值了,因為下有了兩個皇帝。主公如果放任不管,馬上就會有第三第四個皇帝冒出來,到那時,主公手中的皇帝又有什麼用呢?
其四,主公如果發兵進剿,那就是高舉皇旗,替行道,主公自然就成為了下諸侯的盟主,各鎮諸侯如不奉詔,那就是附逆,若是奉詔,那就是承認了主公的諸侯盟主之位。
其五,主公滅了袁術後,合並袁術地盤,勢力大漲,立即便會超越王嵩,成為下實力最強的諸侯。”
陳群話音剛落,曹操拍案而起,立刻道:“得好,立即以子名義草擬討賊檄文,號召下諸侯進攻袁術,我即刻請子劍!”
曹操以朝廷名義,發檄文於下,號召下諸侯共討袁術。下諸侯紛紛響應。
孫策立即宣布脫離袁術自立,乘機趕走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奪取瀝陽郡。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書信後,棄袁術投孫策(兩人皆是孫策親戚),使得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勢力為之一挫;而相應的,孫策連得兩郡之地,勢力大漲。
呂布看到下局勢果然與陳宮所的一般無二,暗自慶幸得陳宮之助,才躲過一劫。為了向下諸侯表明自己與袁術不是狼狽為奸,呂布先是斬殺了袁術派出的迎親的使者袁胤,然後發檄文聲討袁術。
袁術聽呂布殺了使者袁胤,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張勳領二十萬大軍進攻徐州。
袁術大軍分七路進攻:張勳領中軍,橋蕤、雷薄,韓谘居左,陳紀、陳蘭,楊銳居右。每個將領都分別受命攻陷特定城鎮。張勳的目標是攻克郯城,其他將領分別攻打的城鎮有沛、沂都、琅琊、碣石、下邳和浚山等等。袁術軍每日前進二十裏,於路劫掠鄉野。
呂布與謀士商議軍情時,陳登獻計道:“袁術手下,未必都是支持袁術稱帝,眾將之中,必然有反對袁術的。如果袁術合兵一處,沒人敢背叛袁術,但是如今袁術分兵七路,七路大軍的主將中,如果有人對袁術不滿,我們可以乘機許以高官厚祿,離間收買他們,讓他們戰場反戈一擊,必敗袁術。”
呂布道:“先生妙計!若要離間收買他們,不知該以哪些將領為目標?”
陳登道:“楊銳、韓谘二人跟隨袁術未久,可先著人聯係。”
於是,呂布讓陳登給楊銳,韓谘寫信道:“袁術反叛,這是滅族之罪,人讓而誅之,你們為什麼要幫助反賊來攻打我呢?
我呂布曾親手殺死董卓,立下了可以載入史冊的功績。如今我率領大軍對抗叛逆,將要再次立下彪柄史冊的功勞。你們何不與我一起聯手打敗袁術,為國家除害,為下建立功業?”
除此之外,呂布又答應打敗袁術之後,為韓谘和楊銳將軍請將功,並將繳獲袁術軍中的錢糧全部給他們。
韓谘、楊銳大為高興,就戰場倒戈,與呂布一起攻打張勳,活捉了張勳,其餘人馬潰散逃走。
呂布乘勝追擊,路遇袁術的中軍。馬背上的袁術身披金甲,手持金刀,厲聲責罵呂布背信棄義,並派部將紀靈出戰。大戰三十餘合,紀靈不敵呂布,大敗而走。呂布麾兵衝殺,袁術大軍被擊潰衝散,丟下馬匹衣甲無數。
袁術損失數萬人馬,退守準南。
呂布獲勝後和背叛袁術來投的韓谘、楊銳回軍徐州,設宴慶功並保舉韓谘為琅琊太守,楊銳為沂都太守。
被呂布戰敗的袁術回到壽春後,感到很是沮喪。
在發完了一道“雷霆之怒”後,袁術問丹墀下的群臣道:
“下諸侯,竟然全都跟朕做對,各位愛卿有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