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王嵩釋梁興,羌酋複來投(1 / 2)

梁欣:“韓刺史待我恩重如山,與我有救命之恩,不忍棄之。如今兵敗,唯求一死,望大將軍成全。”

“真忠義之士也!“王嵩親解其縛,扶起梁欣:”我見你乃忠義之士,不忍相害,今日且饒你一次。汝可自去,他日戰場相見,必不再留情。”

罷,又命歸還梁興武器和戰馬,送與一袋糧食,任其自去。

稍後,梁旺和李奮也被帶到,兩人皆言願意歸降,王嵩遂以二人為校尉,在帳下聽用。

臨渭城拿下,梁心西涼兵全軍覆滅,廣魏郡也就毫無懸念了。王嵩分兵五路,命關羽,張飛,晏明,曹性,李勇分取各縣,各縣皆迎風而降,不消十,廣魏郡盡歸王嵩。

賈詡做為武威姑藏人,對涼州情況頗為熟悉,向王嵩建言道:

“涼州既有農耕地區,也夾雜著宜於放牧的草原,農耕區和遊牧區在此交互融合,錯落不一,是造成了簇的兩種生活方式的衝突的根本原因。

那麼,怎樣才能消除這個引發衝突的根源呢?

那就是打破這兩種生活方式的平衡,當農耕的獲利遠大於遊牧時,遊牧就會被農耕同化,從而使遊牧變得弱而農耕強大,因此可致長治久安。

如果在涼州推廣生產玉米和土豆,再對免稅幾年,農耕和遊牧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引導羌人棄遊牧而從農耕,再輔以漢語,習漢俗,書漢字,著漢服,則數十年之後,羌人自然大部分被漢化,再無羌亂之憂。

除此之外,涼州地區,很多地方羌人與漢人雜住在一起。之前朝廷的曆代官員,在針對羌漢糾紛的時候,幾乎都是無一例外地偏向漢饒利益,從來沒有人會考慮民族平等的問題。

這種不平等的對待,也是導致羌饒叛亂的原因之一。然後,漢軍在鎮壓叛亂時,又幾乎全都采用了血腥屠殺的方式,這種極賭做法,更加使民族矛盾惡化,使得朝廷對羌饒漢化政策大打折扣,難以推校

所以,主公應當在涼州地區倡導羌漢平等的政策,禁止任何壓迫、歧視羌饒做法。”

賈詡的話,讓王嵩更高看賈詡一眼,沒想到這麼精辟的觀點,竟然出自一個古人之口,誰古人見識比現代人差了?

“文和之言,深合我意!”王嵩由衷地道。然後下令道:

一,調大將軍椽屬孟建為廣魏郡太守,又從並司雍三周抽調部分基層官員調往廣魏郡,協助孟建治理民政。

二,玉米土豆等糧食種子也由長安免費提供給廣魏郡漢人和羌人百姓。

三,製定羌漢平等政策,給羌人分配土地,安排專人教授羌人農耕種植技術。

四,鼓勵羌漢通婚,對羌漢通婚者,額外免稅一年,而且這一年免稅期之後,交納的賦稅仍然減半,長期有效。

五,對羌人響應“漢語,習漢俗,書漢字,著漢服“者,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和撫持資金。

這個政策公布之後,立即受到廣魏郡全體羌漢百姓的熱烈擁護。而對王嵩這些政策反應最大的莫過去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