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袁曹欲攻王,寡斷誤良機(1 / 2)

王嵩根據約定,留下曹性領兩萬人馬鎮守南安郡,其餘人馬全部退出南安郡。

隨後,王嵩令徐晃領三萬人馬鎮守水郡,同時將曹性和徐晃的軍隊,也一起劃歸雍州軍團,由雍州軍團主帥關羽統一指揮。其它人則隨王嵩趕回長安。

……

再曹操在獲取了滅亡袁術的戰爭紅利之後,勢力大漲,便又重新把目光看向了王嵩的地盤。

洛陽地區,對曹操來,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啊,尤其是王嵩有了水軍之後,更是時刻威脅到兗州腹地,讓曹操難以安心。

鍾繇對曹操道:“主公如今實力已經今非昔比,何不趁王嵩正在涼州與韓遂作戰,拿下司州,將王嵩鎖進關內?”

陳群則建議道:“從戰略上來講,拿下洛陽對主公來是很有必要的,隻不過,王嵩在洛陽周邊也駐有八萬大軍,又與並州相近,程昱可隨時從並州調兵援助洛陽。所以,欲圖謀洛陽,仍需聯合袁紹。

如今袁紹取得青州,勢力大漲,若與主公聯盟,可動員的軍隊達六十萬以上,徹底打敗王嵩或者有些困難,但要奪取洛陽和並州,將王嵩鎖進關中,還是大有可為的。”

於是曹操以董昭為使,去遊袁紹。

袁紹得知曹操的想法之後,便與謀士們商議再次與曹操聯盟伐王嵩之事。

但是,對於是否攻打王嵩,袁紹的謀士之間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意見,讓袁紹難以決斷。

許攸做為與曹操一起長大的好友,自然是親曹一係,因此,許攸認為:王嵩是雄才大略的梟雄,將會是袁紹爭奪下最大的障礙,絕不能放任王嵩倔起壯大。況且打敗王嵩,可以奪取王嵩在並州苦心經營多年的基業,用來壯大自己,又何樂而不為呢?

郭圖則認為:當前最強的三大勢為袁紹,曹操和王嵩。曹操得了準南地區後,勢力已經超過了袁紹和王嵩,成為最強的諸侯。現在袁紹爭奪下最大的對手不是王嵩而是曹操,因此,讓王嵩繼續占有洛陽地區是對袁紹有利的。有了王嵩的牽製,三大勢力才會處於微妙的平衡。如果打敗了王嵩,這種平衡也會被打破,袁紹與曹操之間就會直接開戰。

逢紀則認為:現在還不是與王嵩或曹操任何一方開戰的時候,因為冀州的北方,還有一個勢力排名第四的公孫瓚!

隻有先打敗公孫瓚,才能考慮對付王嵩或曹操的事。

袁紹見眾謀士各執一詞,又都有道理,不知該如何取舍決策。

時間一拖再拖,轉眼間半個多月就過去了。

待袁紹想要咬牙決定對王嵩開戰時,王嵩與韓遂議和罷戰的密報,也送到了袁紹手鄭

到了此時,戰機已失,連許攸也不再堅持進攻王嵩,而傾向於交好王嵩,先奪取幽州的戰略。

袁紹才做出最後決定,取消向王嵩開戰這一選項。

同時為了在接下來討伐公孫瓚時,避免王嵩插手其中,袁紹還向王嵩派出使者,重申五年不攻的和約,並委婉透露曹操的陰謀,聲稱自己是非常守信用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