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兵的數量的問題,王嵩仍然不敢調動東線部隊,隻能動用長安的禁衛和親衛軍,所以,王嵩決產從禁衛中調兵兩萬,再從親衛中調兵三萬,組成五萬饒西征軍。隨行將領除了張飛,典偉,胡車兒,何曼外,還帶上了王凱。
軍師參謀方麵,考慮到現在是比較動亂時期,王嵩不敢大意,隻帶了對西涼情況熟悉的賈詡。
為防東線戰事有受,王嵩安排徐庶駐並州,郭嘉駐洛陽,戲誌才坐鎮長安。民政後勤方麵,則以荀彧為主。
這次西征的五萬大軍,是王嵩軍隊之中精銳中的精銳,其中包括二萬是狼騎兵,五千重騎兵,一萬板甲步兵,一萬五千半身鋼甲步兵。
王嵩想趁著曹操和袁紹沒有時間來對付自己,一舉清除涼州韓遂馬騰這兩個西北大軍閥。
王嵩的軍隊來到距離冀縣城百裏時,斥候來報前麵有大量涼州兵列陣而來。
王嵩登上山坡,用望遠鏡向前方看去,但見前麵約二十裏的原野上,五個巨大的方陣在移動著,總兵力大約八萬人左右,以騎兵為主,隻有後麵一個萬人左右的方陣才是步兵。
敵軍中軍的將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馬字,明這次來的敵軍主帥是馬騰。
王嵩下令停止前進,對己方陣行進行調整備戰。
王嵩這次擺了一個比較獨特的陣,將一萬板甲步兵放到最前,將重騎放在步兵之後,左右兩翼則是狼騎乓
這個組合陣形,有些類似李傕與王嵩列陣而戰時李傕用過的組合陣。
之所以有些類似,是因為王嵩並非完全搬用李傕的陣形,而對這一組合陣進行了幾處改良,使其更加犀利。
列好陣形,王嵩下令全軍坐在地上休息,和著水吃些壓縮幹糧,以便交戰時保持足夠的體力。
王嵩的這些作法,也很快被馬騰的斥候報告給了馬騰。馬騰很奇怪王嵩會以步兵放在最前麵,然道王嵩認為步兵可以戰勝騎兵嗎?
事實上,步兵是可以戰勝騎兵的,鞠義在界橋之戰中,就是以步兵打敗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不過,馬騰地處涼州,並不知道有界橋之戰的戰況。
這一次,王嵩正是想要複製鞠義的戰法,而且,王嵩這一次所攜帶的武器,比鞠義的先登營還要犀利。板甲軍的精鋼盾牌,比鞠義先登營的更要堅硬光亮,光亮到平時必須套上一個牛皮套,否則可能會閃到別饒眼睛。這種盾牌,被王嵩命名為銀光盾。
而板甲軍的強弩,參考了王嵩從後世帶來的軍弩,雖然因材料的原因,無法達到後世軍弩的射程,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足夠的強悍。
關於這個強弩,從剛穿越開始,王嵩就一直想要仿製,但材料條件無法達到,需要高性能的合金鋼,所以王嵩就放棄了。直到幾個月前,馬均改善了用於弓弩的特種鋼性能,才勉強可以將射程達到120步左右。(古代的弓箭射程在100步左右,但弩會比弓射速慢古代一步等於現在1.3米左右)。為了表彰馬均,王嵩下令將這種軍弩命名為馬氏弩
這次王嵩西征,帶了三千張馬氏弩,二千張銀光盾,這兩樣東西,才是王嵩以步勝騎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