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缺少騎兵,側翼被劉備的騎兵攻擊,倉促之間無法形成有效防禦陣形。被劉備的騎兵一擊而潰,死傷上千人。
周瑜下令背城列陣的韓當兩萬人前來相助,仍不能止著潰敗之勢,隻好且戰且走,退入城鄭
劉備大勝一場,下令打掃戰場,收攏物資器械。然後回營議事。
諸葛亮進言道:“今日決戰,大勝一場,重挫敵軍士氣。但夏口城高池深,不易攻破。當出奇計勝之。”
劉備連忙問道:“孔明有何計謀,但請道來。”
諸葛亮道:“無他,斷糧爾。黃祖撤離夏口時,已經盡毀城中之糧草器械,江東軍數萬大軍守城,消耗巨大。我們隻要用水師擊敗江東水師,再用戰艦守住河道,便可斷了江東軍的後勤供應!”
程緒道:“荊州水師,與江東水師實力相當,沒有必勝把握啊。”
諸葛亮道:“無妨,隻要水師相持,夏口的江東軍後勤補給就得不到了。”
劉備依其言,令魏延於次日領水師前來決戰。
再孫權回到夏口城中,心中甚是沮喪,心中又生退意。周瑜進言道:“夏口非久守之地,一旦水師失利,夏口便成孤城一座,內無糧草,外無補給,敗亡隻是遲早的事。諸葛亮足智多謀,必能想到這一點。如我所料不差,明劉備必統水師來戰。”
孫權忙問道:“那我軍後續該如何應對?”
周瑜道:“我們大可不必跟他硬拚。今晚便帶全軍出城,連夜悄悄乘船直奔西陵,爭取在劉備反應過來之前拿下西陵,引劉備來救西陵,然後我軍可於西陵水陸兩路設伏,擊敗劉備,全取江夏。”
諸葛亮與劉備定下水師決戰的規劃之後,並沒有放鬆對江東軍的監控。半夜時分,有斥候回報諸葛亮道:“報告軍師,我們發現夏口城今晚有些異常動靜,具體何種動靜,因戒備森嚴,不能靠近無法探得明白。”
諸葛亮吩咐斥候再探,然後快步走到地圖前,沉思良久,將手按在西陵位置上。釋然一笑道:“這周公瑾不簡單啊,真是個難纏的對手,足智多謀且行事果決。孫權出乎意料迅速穩定江東,全賴此人之力也。”
諸葛亮急步走出營帳,去尋劉備,連夜對作戰計劃進行緊急修改。
荊州江夏之戰,因周瑜和諸葛亮的存在,一時之間,你來我往,鬥智鬥勇,互有勝負,漸漸地陷入了膠著相峙狀態。
……
此時的王嵩,領著十萬大軍再次趕到了漢中南鄭,正在召集大將和謀士們議事。
“大家一起商討一下,攻蜀之戰該怎麼打。”
王嵩言簡意亥,直接為這次會議定調——攻打巴蜀!
賈詡走到地圖前,向王嵩彙報道:“主公離開漢中這段時間,我們派細作對入蜀之道做了一些探查。從漢中入巴蜀有隻有兩條道:
第一條是米倉道。米倉道從漢中南鄭出發,翻過大、巴山,過米倉山進入蜀地南江縣境,穿越南江縣後跨入巴中,又沿巴河、渠江南下可至江州(即現在的重慶)。
第二條是金牛道。金牛道又叫蜀棧。從漢中出發,經寧強-廣元-渡嘉陵江-昭化-劍門關-劍閣縣-梓潼-羅江,可抵達成都。
這兩條道沿途都有十幾道關隘建於絕穀之間,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而且,雖是兩條道,但米倉道隻能到江州,若從江州再輾轉到益州治所成都,沿途還有河流山川阻滯,甚為遙遠。所以我們攻打成都,可選擇的其實隻有金牛道這一條路可走。
趙雲接著道:“我曾與細作扮成行商,親自走了一趟金牛道。金牛道之險,莫過於劍門關。
劍門關地處劍閣縣城南30裏處,居於大劍山中斷處,其南坡舒緩,而北麵絕壁陡立,隻有一個地方如刀砍斧劈一樣出現一個缺口,可供行人通過。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影劍門下險”之稱。
這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破劍門關,恐非兵多將勇可以為之。”
王嵩問道:
“劍門關現在是何人防守?其能力如何?”
賈詡道:“蜀中名將嚴顏和雷銅”
王嵩道:“嚴顏老於軍伍,勇武而有膽略,有此人扼守劍門險關,確實比較麻煩。”
王嵩想了想,吩咐道:“入蜀之戰,最大的敵人不是蜀兵,而且關隘和山勢,我們可將每一座關隘附近的詳細的山勢圖,做成沙盤。仔細研究好對策,才可進攻。倉促入蜀,必損兵折將,徒勞無益。請派出多股細作,盡快畫好各關隘地圖並做成沙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