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猛見張合羞慚而退,連忙帶著三百手下追趕袁熙而去。
李典聽袁熙從北門逃跑,也帶人向北門而來,路上遇到張合,便問道:“張將軍,袁熙何在?”
張合直言道:“我顧念舊情,不忍前主公血脈斷絕,已放袁熙逃脫。”
李典大驚道:“雋義何故如此?”
張合道:“我已殺袁公一子,不想親手再殺其一子,個中緣由,我自會向丞相明,並向丞相請罪。”
罷,勒馬讓過李典,徑自領兵向西門而去。
李典臉上陰晴不定,最後還是歎了口氣道:“張雋義也還是心存忠義啊。”
罷,李典下令附近所有騎兵跟隨自己去追袁熙。
韓猛追上袁熙之後,護著袁熙一家老向北疾行,走了二十多裏路,後麵煙塵又起,卻是大隊騎兵追來。
韓猛轉身對韓莒子道:“事急矣,軍中隻有戰馬三十餘匹,你領著主公及主公家先行,其它人留下來與我一起斷後。”
韓莒子想要自己留下來斷後,韓猛拔出刀來,抵在韓莒子胸口道:“此乃軍令,違者斬!”
韓莒子無法,隻好收攏全部騎兵護著袁熙的馬車,向涿郡疾馳而去。
韓猛見韓莒子已經護著袁熙向北而去,遂收攏將士,當道列陣,迎向李典的騎兵。
李典見韓猛當道列陣,知道韓猛這是要殊死阻敵了。
雖然佩服韓猛忠義,但他李典可不欠袁紹的人情,所以,李典沒有絲毫遲疑,立即對韓猛發動了攻擊。
袁軍在韓猛的帶領下,都是心存死誌,出手全是以命換命的架式。兩軍混戰了一個多時辰,韓猛所率的袁軍死傘盡,隻剩二十餘人被圍在中間。韓猛及二十多親衛都已傷痕累累,無力再戰。
李典命軍士停下進攻,喝令韓猛投降。
韓猛回答道:“要我投降也不是不可以,請讓你的士兵退後十步,我要與袁家做最後一次道別。”
李典看著這一群殘兵,也不怕他們逃脫,遂下令曹軍將士後退十步。
韓猛將戰刀插在地上,向袁熙逃去的方向磕了三個頭,然後拔出戰刀,自刎而死,二十多名親衛,見韓猛自刎,也全部自殺身亡,無一投降。
李典歎了口氣道:“河北之地,燕趙故土,多慷慨悲歌之義士,奈何袁氏不能用也!”
李典料定袁熙已經走遠,便也不再追趕,而是讓士兵將韓猛等二千多人合葬一處,並立下一塊石碑,上書三個大字:“義士墓”。
範陽一戰,袁熙再次大敗,逃到涿郡時,所隨人馬隻剩兩萬多人。
而袁熙因路途奔波,傷情進一步惡化,剛進入涿郡,便撒手人寰。
興盛一時的袁家,徹底告別曆史的舞台。
袁熙死後,14歲的袁懷被立為世子。所有人都明白,幽州已經不再是袁家所能控製的了。辛評主張帶袁懷去投烏桓,審配主張帶袁懷去投公孫度,辛毗主張去投王嵩。大家爭執不下,便都來找文醜。
袁熙死於軍中,這使得幽州所有的軍權和袁熙的印綬令符全在文醜手上。
這些袁家的幕僚們吵破了,隻要文醜不表態,屁用都沒櫻
文醜見大家都來找自己討論今後的去處,也不表態,將一眾謀士留在府中討論,自己則和韓莒子走上城頭,整頓防務。
文醜站在城頭上,抬眼望向西邊。
“韓將軍,你,魯肅的援軍快到了吧?”
文醜隨口問道,心中有些焦躁,眼中閃過一絲憂色。
“恐怕還得幾,這一來一回,再加上調動軍隊,少也得半個月以上,依我看,至少還得等個七八。”韓莒子歎了口氣道。
“七八,很難啊。”一向剛強自信的文醜,也開始失去信心了。
“將軍,你看,那是什麼?”
一個城門校尉突然大聲喊道。隻見剛剛還平靜的西部曠野上,此時卻有灰塵衝而起。
“騎兵!大股的騎兵!傳令全城戒嚴!準備接敵!”
文醜嘶聲大喊道。
命令下達,全城開始忙碌起來,連審配和辛毗等文官謀士,也全都湧上城頭來觀敵,大家都有些慌張,實在是現在的兵力已經不堪一戰了。
騎兵逐漸近來,慢慢地可以看到旌旗了,有眼尖的將士看到了旌旗上麵大大的“顏”字。
“曹軍中有姓顏的大將嗎?莫非是投奔王嵩的顏良?”有部將開始疑慮地道。
“王嵩的軍隊?不可能吧?這麼一支大軍,不可能交給剛去投奔的顏將軍吧?”有部將開始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