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江上敘風月,郭嘉見孔明(1 / 2)

諸葛亮的決戰準備,沒有瞞得過周瑜的眼線。周瑜也開始做更細致的部署,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十月二十八日,晴,西北風強勁,幹物燥,適宜殺人放火。

荊州軍六萬大軍出秣陵城,兵分三路,一路太史慈領兵三萬進攻丹徒,一路黃忠領兵三萬進攻句容。

江東方麵,周瑜命徐盛守句容,親自領兵與太史慈戰於丹徒,雙方激戰數場,互有勝負。

徐盛與黃忠戰於句容,初戰不利,遭遇大敗,隻好放棄句容向曲阿撤退,黃忠的荊州軍氣勢如虹,兵圍曲阿城,日夜不停地攻打。

周瑜見曲阿危急,隻好分兵二萬,讓董襲領兵支援曲阿。

董襲在去曲阿的途中誤中諸葛亮設下的埋伏,被殺得大敗逃回丹徒。

戰局對吳軍非常不利,連坐鎮無錫的孫權也是一日三驚,憂心不已。

此時剛好周泰的船隊來到了,孫權仿佛抓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親自到周泰軍中求見周泰和郭嘉,希望周泰和郭嘉出兵救援曲阿。

郭嘉了解簾前的戰況之後,朗笑著對孫權道:“吳公勿憂,諸葛亮這是孤注一擲,調集了所有兵力做傾力一搏,才能打出如此聲勢。

隻要徐盛在曲阿頂住了黃忠的攻勢,再有我軍相助,諸葛亮必退兵廬江,連丹陽和九江兩郡都會退給吳公。”

“奉孝為何如此肯定?“孫權有些疑惑地道。

郭嘉解釋道:“請問吳公,諸葛亮為何在此時發動傾力一戰?”

孫權道:“諸葛亮應該是擔心糧草軍械問題供應不上吧?”

郭嘉道:“沒錯,諸葛亮是因為糧草軍械的補給線被我們唐軍襲擾,擔心後續的糧草軍械不足,才發動決戰的。

兩軍交戰,隻要時間拖延久一點,荊州軍所備用的物資,尤其是軍械,就會因大量消耗而出現短缺,等到軍械出現不足,諸葛亮也就隻好退兵了。

因為有我們唐軍艦隊襲擾阻斷諸葛亮的補給線,所以,我們拖得起,而諸葛亮卻拖不起!因此,隻要徐盛在曲阿堅持一段時間,諸葛亮必然退兵。”

孫權又問道:“那郭軍師為何判斷諸葛亮會放棄九江和丹陽,直接退往廬江郡呢?”

郭嘉道:“很簡單,由於九江和丹陽地區水道縱橫,而你吳軍和我們唐軍的水師又占了絕對的上風,控製了長江及各支流的水道。他諸葛亮也隻有徒廬江才能保障軍資供應了。

所以隻要在丹陽這一戰打好了,吳公至少可以奪回兩郡之地。在奪回這兩郡之後,吳公還可以利用柴桑在吳公手中的優勢,出兵奪回豫章。”

孫權大喜道:“幸得唐軍相助,奪回柴桑,才有如此局麵。”

郭嘉哈哈大笑道:“如此看來,你當初被我詐了二萬兩黃金的賭資,應該還值吧?”

“值,太值了!奉孝之才,驚地泣鬼神,若是能來我吳公府,我必以師禮待之,倚為心腹臂膀。”

孫權滿懷熱切之情地舉起了挖牆腳的鋤頭……

郭嘉臉色一沉,開口道:“多謝吳公謬讚,此事休再提起。我剛才所言,是基於曲阿和丹徒能頂住諸葛亮進攻而做的假設。吳公可想過要如何頂著諸葛亮的犀利進攻?”

孫權尷尬地笑了笑道:“自然是要請周將軍和郭軍師出兵相助了。”

郭嘉乘機敲竹杠,故做為難道:“我們唐軍從幽州到吳郡,又曆經連續一個多月的做戰,往來征戰數千裏,吳公不會讓我們白忙活吧?”

孫權聞弦歌而知雅意,知道郭嘉要敲竹杠了,趕緊道:

“聽唐軍這一個多月來,襲擾長江水域,劫掠荊州軍船隊及港口,所獲甚豐啊。當然,軍餉方麵,我方自會從優支付。”

鐵榔頭已經高高舉起,豈有不砸下去的道理?

郭嘉臉色一正,用一副理所當然的語氣道:

“劫掠荊州軍所得,那是用將士們的血汗換來的。也正是因為唐軍的努力,才逆轉了吳公與諸葛亮的戰事。

如今想要我們唐軍再次出兵,不知吳公能否用萬兩黃金勞軍呢?

當然了,如果吳公覺得不值,那就……那就買賣不成仁義在,嘿嘿,嘿嘿,嘿嘿嘿。”

孫權知道郭嘉難纏,又有求於郭嘉,隻好道:“值,當然值!唐軍出征之前,萬兩黃金必會送到唐軍營鄭”

郭嘉這才滿意地點點頭道:“我們今做好準備,明一早出征。我的計劃是先用水師運兵,橫穿太湖,從水路突襲黃忠的後路,拿下句容,再配合曲阿城中的徐盛所部,將黃忠這支軍隊打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