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翔大驚道:“唐王,唐王,那您的意思到底要怎樣嘛……”
王嵩冷啍一聲道:“你回去告訴姓孟的什麼狗屁大王。我隻給他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內不投降,我便率兵攻破你們的蠻兵大營,片甲不留!”
罷,王嵩令何曼將向翔提起來,丟出營寨之外。
向翔跌跌撞撞地回到蠻營,對孟哈拉哭訴道:“大王,王嵩回營了,可是王嵩不接受我們的和談條件,他隻給我們一個時辰的時間,要我們無條件投降。完了,全完了啊。”
孟哈拉終於明白過來,自己這是又中計了啊!論計謀,鬥心機,漢人甩我們蠻人好幾條街啊!
可是還能如何呢?放棄軍隊獨自逃跑?雖然自己還留了最後幾袋肉幹,但沒了馬匹,又能逃出多遠?就算有馬匹,雲南馬也跑不過草原馬啊。
現在隻有唯一一條路可走了。
“傳我軍令,全軍棄械投降。打開營門,讓唐軍來接受俘虜吧。”
在向翔回到蠻營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裏,蠻軍營寨打開了,有氣無力的蠻兵們互相攙扶著走出營寨,來到曠野上,等待著唐軍前來受降。
“怎麼隻有九萬五千三百人?還有人在哪裏?“統計完人數之後,王嵩來到孟哈拉跟前,厲聲質問道。
“唐王息怒,唐王有所不知,還有些體弱的,餓得站不起來了,請唐王快去救救他們。”孟哈拉有氣沒力地回答道。
“啊,怎麼不早?來人,那個法孝直,立即帶五千人,帶些稀粥去蠻營救人。”
仁義無雙的王嵩絕不會坐視這些人餓死而不管的,立即吩咐法正道:“那些人,從現在開始……就都是巴蜀礦山上的正式職工了,他們有權享受黑礦工待遇!”
“屬下遵命,這就馬上去救人。”法正明白王嵩的意思,給王嵩行了個禮,招集一隊人馬跑進蠻營去救人了。
法正一邊跑,一邊大喊道:
“時間就是生命,救人要緊!能多救一個是一個!這些人現在還不能死!巴蜀人民還需要他們,巴蜀的礦山還需要他們,就算是死,他們也不能被餓死在這蠻營帳篷裏,而應該累死在礦山上!死有很多種,餓死在這帳篷中,輕於鴻毛;累死在巴蜀的礦山上,比泰山還重!”
王嵩聞言,哈哈大笑道:“這法孝直,這麼快就把我的風格學得八九不離十了,真是個人才啊。”
將近十三萬被餓慘聊俘虜,全部綁了,用繩子牽成一串一串的,然後每人灌一碗稀粥,待有點力氣了,派軍士押著送去巴蜀做苦力。
這次南蠻叛亂,前後共有近二十萬人被俘,六萬多人傷亡,南蠻各族壯丁幾乎被耗盡,要想恢複元氣,得等下一代成長起來。
而很多失去男性的家庭隻能找漢族男性結婚,以解決一家老的生存問題,民族的融合得以加速進校
配合後續的獎勵漢蠻通婚免稅二年的政策,以及學漢語、習漢俗、從農耕、著漢服方麵的獎勵,西南各少數民族加快融入了漢族之鄭
民族之間的矛盾和仇恨慢慢被撫平,百性安居樂業,繁榮穩定,為後續王嵩征伐東南亞和南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於蠻王孟哈拉,王嵩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殺掉的問題,其實,殺與不殺都各有利弊。
殺掉吧,好處是可以震懾南中各族,但壞處也非常明顯,當前南中各地寨主洞主眾多,情況非常複雜,互不統屬,如果殺掉孟哈拉,南中各族必然陷於混亂,相互攻伐而永無寧日。
除此之外,以孟哈拉在南中的威望,如果殺掉孟哈拉,必然會加深南中各族與漢饒仇恨。
沉思良久,王嵩還是決定,能不殺最好不殺,但前提是徹底讓孟哈拉對自己畏威懷德。
畏威嘛,這一戰沒讓孟哈拉沾到半點便宜,幹掉了他近三十萬壯丁,也足夠讓孟哈拉畏懼了;但懷德就很難了,除非王嵩肯將二十萬俘虜全部放回。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二十萬俘虜放回去,誰能保證以後不再造反?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對蠻王七擒七縱又如何?在諸葛亮死後南蠻還是會再次造反,所以削弱南蠻的實力,必須用“釜底抽薪”的辦法!
任何時代,忠義和臣服往往都是因為造反的成本和代價太大。隻要有造反的實力,就會滋生出層出不窮的野心家……
看著跪伏在堂下的蠻王孟哈拉,王嵩心念百轉,在殺與不殺之間猶豫多時,才終於開口道:“孟哈拉,你可知罪?”
孟哈拉一驚,連忙回答道:“草民被奸人蠱惑,罪孽深重!後悔不已!請唐王饒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