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王華親自押著十二萬俘虜回到扜泥城中來向王嵩交令。
王嵩出城十裏相迎。在接到王華之後,親自拉看王華的手,一起走回自己的豪華大馬車上。
王嵩欣慰地對王華道:“華兒此番大勝,足以載入史冊,為父終於可以放心了。”
王華感動得跪地痛哭了起來,想起當年在刺殺王嵩的主謀甄儼靈前習武明誌的舊事,王華非常愧疚。
若是換做別的帝王,發現兒子有那種大逆不道之事,即便是不處死,也會處以一輩子的監禁。但是,王嵩不僅原諒了王華,還親自教導武藝兵法。便是此次出征西域,王嵩也是將權力給足了自己,然後在扜泥城為自己坐鎮,使諸將不敢對自己這個新手有絲毫輕慢之心。此拳拳舔犢之情,讓王華感動至深。
王嵩扶起王華,好言安慰,好一番父慈子孝,心裏卻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有安置這隻“禍害”的地方了!
聽到王華起處理大宛國王橋塞堤的事情,王嵩便大笑了起來,笑完之後,語氣一變道:“臭子,你這是圖謀人家的汗血寶馬麼?”
“父王……真是……真是什麼都瞞不過您……”
王華很是無奈,就這麼一點心思,都被王嵩一眼看破了!
王嵩笑道:“你故意拖著不給大宛國王一個準信,大宛國王必然驚恐不安,千方百計想要討好我唐帝國。要討好帝國,大宛國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汗血寶馬。因為,他們不會忘記當年為了汗血寶馬之事,漢武帝曾經發動過的二場戰爭。”
王嵩所的那場戰爭是:當年漢武帝派使臣攜萬兩黃金和等比例的金馬,去大宛國換取汗血寶馬。誰知,黃金和金馬被搶,使者被殺。大漢威何在?漢武帝臉麵何存?於是乎有了李廣利兩征大宛的戰爭。
第一次攻打大宛國卻敗在了惡劣的行軍途中,損兵十分之八。第二次又進行全國總動員,領兵六萬,三萬匹馬,十萬頭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回來幾十匹良馬,三千匹中等馬,經過長途奔襲,到大漢隻剩下一千匹。不能不,戰果慘勝。
但是,也因為這件事,使得大宛國知道漢朝人最喜歡他們的汗血寶馬!
所以,王嵩一下子猜中了王華的心思,故意打壓為難大宛國王,迫使他“自覺自願”地交出汗血寶馬。
王華尷尬地笑了笑,看了看在馬車外隨行的紅獅馬,靈機一動道:“父皇,我這不是給你的紅獅馬找媳婦嘛……”
看到王華的樣子,王嵩啞然失笑。
二十多年過去,一起穿越過來的紅獅馬依然雄健異常,隻是,做慣了馬王的它,對母馬的要求越來越刁了。
當初在上郡草原時,那簡直是“馬盡可婦”,隻要是母的就校但自從拐跑了呂布的赤兔馬之後,紅獅馬便慢慢的看不上那些歪瓜劣棗了,變成了非良馬不上。
看來,王嵩這位親如兄弟的紅獅馬,又要煥發出燦爛的“第二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