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設浪潮(1 / 2)

雖然說番薯和玉米也需要進行適應性培育,不過好消息就是,皇家理工學院農業係的專家們表示,紅薯和玉米的適應性培育,要比雜交水稻的培育容易多了,時間也會比較短暫。

經過之前多年的培育,皇家理工學院農業係的專家們表示,估計再經過大概五年的培育,就能夠得到初步適應華夏大部分地區的番薯了。

如今,李軒就指望著五年後,能夠把紅薯大規模的推廣出去,以提高糧食的總產量,然後初步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

雖然說番薯的營養價值比較低,遠遠無法和小麥以及水稻相提並論,但是產量高啊!

產量高就足以補充營養價格過低的缺點了。

開發國內的可耕地、擴大進口量是目前的解決方案,而推廣種植番薯、玉米是屬於中期方案,而雜交水稻和化肥以及向全球範圍進行移民,這是長期方案。

不過短期內,糧食產量依舊是個大問題,想要解決糧食儲備過低的問題依舊困難。

現在的李軒,也隻能是希望後續幾年老天爺繼續給麵子了,不要搞什麼對規模的天災,於此同時,也要自身做好功夫。

水利設施的建設不能停下,畢竟把希望放在老天爺給不給麵子上頭,有點不靠譜,今年豐收了,但是鬼知道明年是什麼狀況,萬一明年又來大洪水呢,就算不來大洪水,萬一搞大規模旱災呢,地震呢?

嗯,地震這玩意防範不了,但是洪災和旱災還是能夠防範的。

時間進入九月份之後,又是到了一年之中最適合進行大規模建設的時候,秋冬時期最適合開展各種大規模的工程了。

所以大唐帝國上下又是掀起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浪潮裏!

其中的重點工程依舊是黃河、淮河的治理,這一片地區最容易發生洪澇,危害性最大,所以相關的治理是刻不容緩的。

相對來說,長江和珠江等大江大河,倒還算是比較好治理,不過為了預防萬一,今年開始,長江上也是展開了部分治理工程,在比較危險的地段進行大壩的加固,同時也是準備效仿洪澤湖擴容方案,準備在長江的部分河段周邊地區,選擇一部分地勢比較低矮,同時本身也是比較危險的地方充當蓄水庫。

不過也隻是準備工作,並沒有進行第一時間的遷移,因為長江還是比較穩定的,當需要利用大片地區充當蓄水庫的時候,那基本都是數十一遇的大洪水了,當洪水來臨的時候進行緊急撤離,洪水過後再返回,這才是明智之舉。

總不能為了防範幾十年才會遇到一次的大洪水,就直接放棄大片地區不是,官方願意,人家老百姓也不願意啊。

九月份開始,洪澤湖大堤上又是開始了新一輪的大工程,超過十萬名工人奮戰在大堤以及附近地區,為了修築新大堤而努力著。

隻不過和去年的時候不同,去年的民夫都是征召而來的,而今年的民夫,則是采用了直接雇傭的模式。

因為官府一計算,發現去年征召民夫所花費的資金,比直接雇傭同等數量的工人還要高昂,而且還引來了極大的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