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聽,我就統統告訴你。你若是個明辨是非的人,就自己去判斷。”寧老夫人完,眸光漸散,思緒隨之飄遠。
寧家是燕國赫赫有名的修靈大家,祖上蒙聖隆恩,居國師高位。為君分憂,為民謀福,鞠躬盡瘁,功高至偉。
隻歎萬事萬物盛極必衰,兩代過後,寧家未能培養出輔國之才。家主自慚聖恩,主動請願卸去國師之職,之後才有了通閣的崛起。
寧家後人在靈術上的造詣不如先輩,仕途卻是越走越順。極盛之時,滿朝文武有近三成出自寧家,超半數與寧家非親即友。
那時,坊間流傳著一首童謠,其中兩句是:皇帝宮城一道門,門口皆是寧家臣。寧家臣子忠不二,鞠躬盡瘁報聖恩。
這童謠乍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卻經不起有心之饒曲解。尤其是那句門口盡是寧家臣,被解讀成寧家一眾欺上瞞下蔽惑聖聽,再經一些政敵的推波助瀾,最終衝破重重宮門傳到了皇帝耳朵裏。
此時,皇帝聽到的已經是曲解過後的版本了。
憑寧家在朝中的根基,根本沒有人能夠扳倒他。可朝臣的尊崇殊榮,就像依附帝王而攀高的淩霄花,在皇帝動念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凋謝。
寧氏一族再度迎來衰敗。
“那是寧家噩夢的開始。”寧老夫人眼含濁淚。
這些塵封的往事,她已經藏在心裏幾十年,不敢吐露,也無人可訴。今,想用曆史來保全寧家是其一,同時也想讓戚家後人好好看看她寧氏一族的冤屈。
寧家倒了,錯被放大,無中能生櫻在皇帝的默許下,朝中寧姓官員一一被拔除。前一刻還位極人臣,不日就被摘去頂戴花翎。貶為庶民也罷,更多的是監禁流放,甚至斬首抄家。
仇恨的種子在寧家後人心中生根發芽,直到尊後尋來,徹底綻放出純黑的罪惡之花。
他們差點就忘了,除簾官,寧氏還是修靈大家。
……
那一年,寧家人退出朝堂。鮮血淋漓,狼狽至極。
那一夜,盤龍山遭受雷擊。石斷山裂,更名斷虯。
戚氏皇族開始遭報應。後宮難孕,皇嗣夭折,幾乎就要斷了血脈香火。
這個時候,通閣出手,向借子,力挽狂瀾,拯救戚氏於滅族邊緣。
隱居在駱駝山前峰的寧家人苦等數十年,卻始終沒有等來撥亂反正沉冤昭雪的一。他們犧牲族人鮮血請動的雷電之力,最終編織成敕封尊後時披在身上的錦衣。
寧氏子孫開始新一輪複仇。這一次,複仇的對象除了戚氏皇族,還多了一個通閣。
連經數劫,寧氏家族已是強弩之末,複仇大業終以慘敗收場,當年雄霸朝野的寧氏大族幾近覆滅。為了留存血脈,祖輩們封存了這段曆史,並留下男不入仕女不嫁官的祖訓。
“到了我們這一代,很多事情都淡了,那段血腥歲月早已過去,我們隻想好好生活。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妖後,自始至終就沒打算放過我們。”
寧老夫饒目光變得如毒蛇一般惡毒,揪緊的手幾乎要將佛珠扯斷。
寧姒猜測:“駱駝山前峰的廢墟,便是她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