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初開,父神以身創六界造萬物,待地法則成形後退隱避世。
六界分別為神、仙、人、妖、魔、冥,地創世之初六界生物不分伯仲沒有貴賤相安無事和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神界,地初開時出現的生物被稱為神,有父神親授的能力強大無比,掌管著六界平衡與安寧。神界的統領者為神王,負責聯係父神統領眾神。
仙界,地成形後第一批出現的生物被仙界的人尊稱為尊者,四位尊者分別鎮守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守衛著仙界的入口。仙界的統領者為帝,是神王的直屬手下,受神王之命掌管仙界。仙界,是人妖冥三界生物最向往的地方,這三界的生物大多數畢生都為進入仙界而努力,不同於神界的人口單一薄弱,仙界的組成複雜多樣,因為父神仁慈認為萬物都有追求成仙的能力,於是父神特地在人妖冥魔四界設立了獨特的法則屏障,這個法則屏障被稱為道,隻要他們能修煉到一定的境界衝破道的束縛就能成仙,永享無盡的壽命。
人界,人,是由人神姝姬而造。最開始的人界,孤寂凋零,於是父神命令姝姬為人界造出生物,於是姝姬便造了一種生物稱作人,而姝姬也從此成了人神。人類是人界的主要組成生物,人類雖然壽命短但是他們善良美好團結互助,人神姝姬十分喜愛她的造物,可惜後來人類的善良美好逐漸被貪婪仇恨所蒙蔽,戰爭四起生靈塗炭,姝姬見此悲痛欲絕一氣之下指定了仙界一人為人王代她打理人界,從此回到了神界不再現身。人王希,寬和大度,接到女神姝姬的指令後兢兢業業地工作,一心一意為人類造福,他平息了戰爭為人類帶去了和平,於是人類都敬他愛他尊為明帝。明,希望之光,光明的象征。
妖界,數量最多的生物,妖生能力強大但是修煉極為困難。人擅智而不擅力,妖擅力而不擅智,人類雖然修煉容易但身體脆弱壽命短淺極易喪命,妖雖然長壽妖力強大但修煉困難,這就是造物主的公平。妖界的神明為妖神,妖神在妖界的下屬為妖王,不同於人王仙饒身份,妖王因為要留在妖界掌管眾妖因此他隻算半仙,若是妖王成仙則妖界需要再抉擇出一位新的妖王。
魔界,如果仙界是光明的代名詞,那魔界就是黑暗的代名詞。世界上有光就有暗,陰陽協調才能使六界平衡。魔界生物大多蝸居在魔界,雖然魔界被稱為魔界但裏麵並不荒蕪,相反魔界中也十分富饒魔界生物是一個安居樂業的種族,他們不喜爭奪不愛戰爭,魔界人十分熱愛和平。而且魔界雖然是陰暗的彙集地,但是魔界中人不過是使用黑暗力量的生物罷了,黑暗不代表邪惡,魔界的魔神也是神界眾神之一,魔王是魔神的代表,替魔神統領魔界。
冥界,如果是妖族是活物數量最多的種族,那麼冥族就是死物數量最多的種族。除了神界的神死亡後直接回歸父神的懷抱外,其餘五界的生物死亡後都回歸冥界,由冥界統一管理再輪回轉生到五界,六界中唯一能跟神界媲美的就是冥界。神界掌管的是生的力量,而冥界掌管的就是死的力量,神冥兩界相互製約又相互合作,六界的生命循環才得以生生不息。不同於其餘的神居住在神界,冥界的冥神是直接掌管冥界也直接居住在冥界,沒有其他的代言人,冥神是一個有著強大責任心的神,他做事喜歡親力親為,所以冥界的直接掌權人就是冥神。
父神創六界,企圖讓六界生靈可以不分彼此共同生存下去,可惜這六界平衡在持續千年之後爆發了一場曆史上最嚴重的戰爭,史稱四界之亂。
沒有人知道戰爭為什麼會開始,明明相處得十分融洽的仙魔兩界在昨還笑語盈盈,第二醒來魔王就率領魔兵攻打了仙界,六界平衡開始打破。
仙魔大戰是開始,人妖大戰是高潮,繼仙魔大戰開始後妖族也不滿現在的環境開始對人類下手,企圖掠奪他們的資源與土地,寬廣的人界大地開始四處戰火紛飛。除去人妖兩界的戰爭之外,仙魔的戰爭場地也是在人界,於是人界成了這場四界之亂的最倒黴的一方。
冥界向來不理其餘五界紛爭,於是在四界大戰爆發後冥神將冥界關閉,除了死靈沒有人能再進出冥界。而神界,四界大戰爆發後身為神明他們本該出手去阻止,可惜那時候因為眾神在搶奪神王之位沒有幾個神願意下界去幹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於是,父神醒了。
沉睡的父神是被他的造物的哭喊聲於申冤聲吵醒的,醒來後的父神十分氣憤,他氣神界的不作為,更氣這些野心勃勃的造物,父神發怒了。
這一日,在曆史上被稱為神之怒。
由於父神已經不在六界之中也不再插手六界事務,於是他造了一個新的神袛出來,戰神未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