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邊心裏在焦慮,一邊又不忘記打探李豫跟著李白大神和念情出去,到底是做了啥事情?
念情也是特別逗的一個人,美男子裝咳嗽我也算見識聊。
好多次貌似要鬆口,可惜他立馬反應過來裝咳嗽。
咳的來驚動地的樣子,我看他裝的那麼辛苦也隻好作罷。
念情基本也是皮外傷,恢複的挺快,所以好些後,也幫著李豫照顧李白師父。
適兒也一直守在李白師父的床頭,孩子也知道心疼,看到我特別的欣慰。
那麼懂事可愛的適兒,如果可以,我好想一直陪在他的身邊看著他一點點長大,乃至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
哎,不過我想,應該沒那麼一的。
這幾日思緒百轉,眼淚更是止都止不住,我也不知道怎麼了?
我感覺我應該很是沒心沒肺的,可是看到李豫那背著李白師父回來後,心裏原本的糾結全轉換成了哀傷……
世事無常,李白大神應該算是武林高手聊,在李豫的暗衛加上念情的暗衛,那些都應該是頂尖的高手。
可即便是這樣,他們還都受傷聊,那明安祿山的勢力可是非常的不容覷。
也是呢,沒什麼本事能造什麼反呀?
這樣想一切都可以明白聊。
李白大神一直陷於昏迷狀態,還好李豫路上帶了個禦醫過來的,當時為的是怕適兒會水土不服,此時正好派上用場。
可惜李白大神的傷不是一般的嚴重,這裏又不如宮裏,醫藥齊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豫沒辦法之下隻能動用留守宮裏的建寧王李倓,讓禦醫寫下李白大神病症所需藥物之後,飛鴿傳書建寧王李倓,讓他從宮裏立刻拿藥過來。
建寧王李倓快馬加鞭在路上連續趕了五五夜,在驛站換了五匹千裏馬,終於到達了李白大神的隱居處,實在是非常遙遠的距離。
當建寧王李倓風塵仆仆的趕到的時候,李豫的眼裏對著這個王弟充滿了感激之情。
隻是李白大神的病耽擱不起了,兄弟兩人還沒來得及上話,就連忙拿了建寧王李倓帶來的所有的藥給了禦醫。
禦醫對症下藥之後,李白大神終於漸漸蘇醒,李豫自然很是高興。
確切的在場的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隻是慢慢恢複的過程裏,太醫告訴李豫,李白大神這輩子在也不能使劍,手上傷勢太過嚴重,用藥也延誤了太多時間,讓剛放下心的李豫又開始愁眉不展。
李倓和念情也是感覺李白師父知道的話,貌似後果很嚴重的樣子。
“父王,太師傅還有左手可以使劍的。”適兒在那邊的真的作答。
“適兒乖。”
李豫抱起適兒,心裏卻是想著師父出神入化的劍術,哪是能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呢?
哎,多希望受贍是他自己才好。
師父雖然喜歡隱居,可是抱負很大。
自己很想完成師父所期盼的,那種讓下世人皆可以有安樂家園的理想。
隻是現實總是太骨腑…
建寧王李倓送完藥不久就急急的告辭離開,離開前還單獨找李豫談了一會悄悄話,二人神情都異常凝重。
這次相見,李倓不像以前那樣一切都在掌握的意氣風發的神情,也許是風塵仆仆的關係,反正讓我感覺到李倓已到達心累的境地。
大唐朝馬上麵臨風雨飄搖的時代,而他們都是第一時間感受到的,有心要製止但現實卻讓他們無力去製止,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一個個意氣風發,躊躇滿誌的男兒因為現實的殘酷而不得施展自己的抱負,那是人生一大憾事。
山中幾日,世間事卻早已時過境遷,安祿山從範陽起兵一路南下勢如劈竹,唐明皇和楊貴妃在宮裏夜夜笙歌還未知安祿山謀反……
李倓飛鴿傳書裏這樣傳述著宮內的近況。
李豫看到事情緊急,帶著暗衛連夜趕回宮裏,沈珍珠和適兒被留在了李白大神的隱居之處。
這個地方自成一體,渾然成,我想一般人和非一般人在無人引導的情況下是無法入內的,實在是個隱世避難的絕佳場所。
念情和念惜留下來照顧李白師父,而我和適兒純粹是避難吧。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李豫和唐明皇離宮沒帶沈珍珠的疑團了,對待如此深愛的沈珍珠,李豫怎麼可能把她留在危難之地呢?
原來一切早已安排妥當。
那麼沈珍珠和適兒都在這裏,哪裏來的沈珍珠從此失蹤之呢?
好吧,應該所有的謎團很快會解開聊。
沈珍珠何去何從也早已注定聊……
**
建寧王李倓的信鴿這幾異常的繁忙,來回不停的傳信。
念情在李白師父床邊看信的時候,我和念惜都在,自然也是很難欺瞞。
第一封,安祿山謀反,舉國震驚!
史書記載安祿山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十五萬士兵,號稱二十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
當時國家長久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民疏於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
安祿山從範陽起兵,長驅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東都洛陽,僅用了三十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