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塵埃落定(1 / 3)

同水準的高手相爭,本該在數招間,乃至一招分勝負。

同水準的頂尖高手較量,結果本也該在瞬息間定下。

然,日將西沉,暮色漸濃,鬼魅妖姬與封辰的決鬥已持續了半個多時辰,仍不見結束跡象。

二人尚未露出疲乏之態,反倒是在旁觀戰的各路群雄無法始終保持專注。

鬼魅妖姬雖在大多時間裏占據上風,但綠絲絛始終未能在封辰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盡管處境被動,可封辰非但毫無敗象,還在寥寥數次一閃即逝的反擊機會中,逼得鬼魅妖姬險象環生。

二人從來不是朋友,可在十來年中曆經三十五次交鋒後,他們似已成最了解對手的老朋友。

相互間知根知底,對方哪手為實招,哪手為虛招,哪招綿裏藏針,哪招環環相扣,無不心知肚明,也無不有三兩應對之道。

乃至一方手上輕輕一抖,眉眼輕輕一挑,這種在平常較量中鮮少引人注意的細微動作,都能讓另一方猜著七八分用意,應對得八九不離十。

刀劍較量已如執棋對弈,每一次出招,好比每一步落子,錙銖必較,爾虞我詐,所考驗的已不隻是修為深淺、武藝高低,而是心理博弈。

薑逸塵不得不佩服這些頂尖高手臨陣調整能力,尤其是此前與寧逍遙一戰,精神受創以致有些狼狽的封辰。

迄今為止,封辰的表現可謂無懈可擊,是以他仍立於不敗之地。

但僅憑此還不足以戰勝鬼魅妖姬。

畢竟,鬼魅妖姬的發揮亦無可挑剔。

兩強相爭,穩定的心態讓二人難分伯仲。

要想打破這僵持局麵,唯有變招——不為他人所知,出乎對手所料的變招。

二人是否都藏有後手?

薑逸塵深以為然。

不論是鬼魅妖姬,還是封辰,抑或是君遲、佐鋒等其他幫派掌權者,也不論他們是否有心一爭那武林盟主之位,他們都不該虛度這一年半載的光景。

誰會先發難?

先發製人,另一方可能毫無還手餘地。

但雙方顯然都無絕對把握,或者還未侯著那個時機。

薑逸塵思忖間,封辰又擋過鬼魅妖姬一輪攻勢,將其逼退一丈之外。

反攻良機稍縱即逝,封辰不敢托大。

掩日刀正垂於右手邊,他以左手緊握刀柄中端為支點,右手拿捏刀柄下部,與左手相距六寸,右臂發力將刀刃自下而上斜掃至身前,帶起一道無形刀鋒破空而出。

此刀並非直下直上地掃出,卻是在空中劃了道弧,隨而將刀麵帶到左手側,刀刃始終向著前方,是以能在最短時間內如法炮製再掃出下一道無形刀鋒。

周而複始,形似行船劃槳,隻不過劃槳發力點在中端,而出刀發力點在兩側。

相比大刀尋常招式的大開大合,此招從出刀到收刀力求迅疾,擺動幅度極盡縮減,威力勢必打些折扣。

但持刀者畢竟是封辰,數息間,已有掃出十道無形刀鋒,刀刀勢大力沉,劃地而出,直逼鬼魅妖姬。

此招為掩日十三式中的拔刀式,乃封辰效仿單刀的拔刀斬所創,隻為在困境中迅速破開局麵。

封辰是處在下風不錯,倒不至於落入困境,便沒有破局之說。

一丈之距,拔刀式刀鋒瞬息即至,鬼魅妖姬並不避退,反倒迎鋒而上。

隻見鬼魅妖姬纖腰輕扭,細臀微擺,從一道道刀鋒間穿過,細柳般的長發紛紛揚揚不傷寸許,勝似閑庭信步。

盡管包裹在黑袍中,但那窈窕身影曲線盡顯,媚態叢生,讓人見之不免欲火叢生,心馳神往。

鬼魅妖姬以進為退,更是充分施展出魅術,在旁觀戰者尚且意亂情迷,封辰豈非中招更甚?

鬼魅妖姬的媚態顛倒眾生,可封辰偏偏視若無睹,拔刀式雖行之無效,封辰也無停手之意,一邊施展拔刀式保持攻勢,一邊移步後撤。

片刻間,鬼魅妖姬便與封辰拉近了六尺距離,卻也未能再欺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