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步踏進石洞,石壁頂端有水珠滲透而下,越是深入石洞,水聲也就越來越大。
片刻之後,蕭離騎著駁抵達石洞盡頭。
映入眼簾是從洞頂直掛而下的一幕水簾,水花四濺,晶瑩剔透,最後灑在通道盡頭的一座水潭中。
在瀑布的後麵是一座堅硬的石壁,與通道兩側沒有任何不同。
蕭離知道牆後就是滴血洞,懶得找什麼機關,直接讓駁一頭撞了進去。
“轟~”
伴隨著一聲撞擊聲響,那堅硬的牆壁宛如豆腐一般被駁一頭撞穿。
石牆之後是一條幽深的隧道,光線昏暗,憑借駁身上的赤金火焰,蕭離可能看清四周的事物,神識感知之下,發現兩側牆壁之中,有一些壞掉的機關。
應該是當年正道入侵時所為。
在抵達通道盡頭後,光線變得透亮。
映入蕭離眼簾的是一間巨大石室,整間石室呈圓形形狀,隧道在石室中央,對麵則還有一條通道向內延伸。
在石室的左側,則擺著兩尊巨大的石刻雕像,一尊慈眉善目,微笑而立,一身衣裳被刻的如風吹拂般栩栩如生,點像是佛門的觀音菩薩。
另一尊卻完全是不同的模樣,猙獰凶惡,黑臉鬼角,八手四頭,甚至在嘴邊還刻著一絲鮮血流下,令人看了不寒而栗。
兩座雕像的下麵則擺放著一張石桌,石桌上架著香爐和香燭,布滿灰塵。
這兩座雕像乃是魔教供奉的幽明聖母與天煞明王,自八百年前,黑心老人隕落,煉血堂就一蹶不振,滴血洞在八百年間未曾開啟過,自然也沒有人供奉香火。
蕭離不信鬼神,隻信自己,對雕像沒有興趣,直徑騎著駁踏進前方一個寬敞的石室。
石室裏麵沒有任何裝飾,隻有一些鍾乳石倒懸山洞,異彩紛呈,洞口處立著一大塊巨碑,上邊龍飛鳳舞地刻著十個大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十個大字,每一字幾乎都有半人大小,筆意古拙,筆勢蒼勁,直走龍蛇,竟有迎麵而出,呼嘯蒼穹之勢。
盯著字體,蕭離劍眉一挑,心間隱隱有種莫名的感覺,運轉心法,當即就將上麵迫人的氣勢壓製下去。
混讀之初,天地造化,蒙昧不分,日月星辰光輝萬千,不分天地。
造化天地,輕者浮,濁者陳。
方成一片天地,春夏秋冬運轉不窮。
天不施政,任其自生自演,天若有情,天亦老。
萬物生一,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千生萬。
萬物分行,皆有相,靈有靈相,物有物相,生有生者相。
芸芸眾生,皆在迷惑,尋不到真我本性.......
《天書》所記並非是修煉法門,而是對天地自然原理的感悟。
每個人看到《天書》,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會根據他們自身的境遇或者能力,創造出自己認可的一些法術。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個道理。
看完《天書》一卷之後,蕭離總算明白,為何正魔兩道都修煉《天書》,卻又天差地別,最終甚至走上了對立的局麵。
這就好比《笑傲江湖》世界中華山派的嶽肅和蔡子峰,兩人前往莆田少林寺做客,偷偷潛入藏經閣,將《葵花寶典》的秘籍一人背誦了一半。
但回華山後,兩人將背誦的劍譜默寫出來,卻發現劍譜對不上,都以為是對方背錯了口訣所致,導致兩人反目成仇,最終演變成華山劍氣之爭一個道理。
《天書》始終是《天書》,並無分別,有分別的是人心。
而且《天書》隻是記錄著對天地自然原理的感悟,沒有具體的法術,想要修煉有成,得看個人的悟性。
沒有創造的思想,隻懂得原理,最多鞏固一下修為基礎,實力不會有恐怖爆炸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