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司廚救主施妙計陳王兵敗慘遭害
回前詞《唐多令》
邊關軍將冷,統帥心中寒。因國王被擒難返。誰人可解眼前愁?困頓久,何憂煩!兵卒有能員,胸懷妙計玄。慎相告,撫掌稱善。暗施瞞騙燕王廣,載君歸,得賞羨。
話趙王武臣被擒軟禁,燕王以此要挾趙國,卻要索地借兵,也是胃口太大,難於使趙臣將答應,於是形成僵持。趙國丞相張耳派去相善使者,持著手書相議,想以恩德感念致辭,促燕王能放歸趙王,可卻遭拒絕,再派人去放硬話問罪,竟被怒斬其頭送回,意為抗拒不遵,也是弄的沒有辦法。後來燕王幹脆不讓來使過境,逼迫趙國答應城下之盟,以達到其最終目的,使趙相張耳大將軍陳餘,遇到了進退維穀的窘境。卻在這時竟有個司廚前來獻計,竟被張耳拍手稱妙,於是按計施行,卻意外獲得成功,不僅救出趙王武臣回國,而且還避免了交兵之損,獲得較善結局。
原來這司廚前來獻計,張耳便覺驚異,心想必有奇謀,於是耐心聽其講述,看能否行得通。隻見那司廚道:“如今兩國僵持不下,無非是我國擔心趙王安危,不敢興兵入境。而燕王仗著趙王扣留在手,定是索取太過,丞相不肯答應,才形成這等難解之情,久拖不決,卻越來越對我軍不利!”張耳忙道所言不差,當用何法可解困局呢?那司廚即道:“若是趙王被害,丞相當如何呢?”張耳便道:“若真是那樣,吾即發兵攻入燕境,徹底剿滅叛逆,為我王報仇雪恨!”司廚便笑道:“既如此,何不假趙王已經被害!號令全軍準備出征,定然會群情激奮,鬥誌昂揚,想為趙王報仇!”完還坦然一笑,並不感到有何不妥。
張耳不禁大驚道:“那樣豈不是逼迫韓廣殺害趙王嗎?為臣哪能行此不道之策呢!事後軍將得知真情,何能平息不滿?定會禍患無窮,吾絕不能那樣辦,此計實不可取!”的還有些生氣。隻見那司廚笑道:“我的隻是前計,並不是真叫您發兵攻燕,隻是做個幌子,讓那燕王真的相信有此情即可!我軍隻不過虛張聲勢罷了。然後再施後計,此情隻要讓燕軍探子知道即可,我便乘機獨身潛入燕境,假扮客前去燕王麵前獻策,是丞相大將軍早就蓄謀稱王,隻是礙於武將軍為陳王所命帥將,隻得謙讓給他王位,也是長遠之計。其實卻在暗等機會,若假燕王之手除掉趙王,豈不正遂了您倆人之願了嗎?然後再打著為趙王報仇的旗號,率大軍攻入燕境。現在燕軍兵少將寡,必被其所滅,那時燕趙兩境盡歸其手,各自稱王順理成章,豈不樂哉!可你卻做了刀下之鬼,還得背上叛逆的罵名。丞相您想那燕王聽此後,當會怎麼做呢?”完對著張耳一笑,顯然是出了此計的微妙之處。
張耳傾聽之後,略一思量,便撫掌連聲道好計!並那燕王必然害怕,定會放回趙王無疑!否則趙王在其手中,便成了難辦的累贅。這真是個反客為主的妙策!你為何不早來呢?那司廚便道:“此計也是我這幾日自悟出的,早想到了也不敢,這是不到火候難揭鍋的計謀,走漏了風信便不靈嘍!望丞相保密行事,防備讓那燕王識破,本人也將有去無回,定會招來殺身之禍!”張耳忙點頭答應道善,並許諾事成之後定有重賞,還要提拔到身邊重用。那司廚高興萬分,連忙道謝!並此番誆騙燕王之話,或有妨礙誣陷丞相大將軍之嫌,也是為施計而為之,或讓趙王聞聽到,當為人解釋疑惑,免至埋下禍患。張耳一聽,知道此人實具多智之才,更是賞識有加,忙此話僅為謀策之語,自會與王爺大將軍解釋清楚,或是咱倆共同定計,便可擺脫那些顧慮,隻管放心前去即可。
待兩人暗自商量好之後,張耳便囑咐道:“此去見到趙王,暗自明來意,可答應韓廣自立為燕王,最多與那燕王,訂立個互不攻伐之約,其它不必答應,看其也無策可施。等趙王回來,我軍也可全身而退,還有重大事情,等著回都去辦呢,不可在此耽擱太久!萬望切記!”司廚急忙點頭答應,便告退去做準備。丞相張耳即集兵點將,高調揚聲,造了一番要出征的聲勢,倒弄的全軍將士朦朧不解,就連陳餘也渾然不知其意,張耳也不多做解釋,隻照令行事,不必多問,此為深謀,後當自解。陳餘也隻好聽令行事,其它將領詢問,也便含糊應答,隻等揭鍋再看是何計謀。
其實此刻丞相張耳,已接到申陽派人密報,是南地義軍在滎陽,與秦軍對壘多時,有一支由義軍將領周文率領,乘勝向西進擊,順利攻破了函穀關。正要揮軍向鹹陽進攻,企圖一舉拿下秦朝都城,滅掉暴秦統治中心,從而建立不世功勳。可卻遇到一位名叫章邯的秦軍驍將,率領著數萬秦軍反擊,外加眾多驪山皇陵囚徒助戰,竟持長槍大戟,將周文義軍擊敗,竟被趕出了函穀關。眼下已是潰不成軍,難於抵擋秦軍的猛烈攻勢,就連那吳廣所率的義軍主力,也難挫敗這支虎狼之兵。申陽也是率軍萬人參與助戰,讓張耳趕快做好應戰準備,防止秦軍突然到達,威脅趙地安全,也是關心趙地平叛之情。
張耳接報後心急如焚,料到陳勝軍遭遇強敵,人數雖眾,卻戰力不足,未必是那秦軍對手。如今趙地大軍在此羈絆逗留,進退失據,難於派兵南顧禦敵,真是心急火燎,卻暗自尋思對策,也是急著救回趙王,趕回邯鄲都城部署,但卻難對人言,謹防軍心不穩。就在這關鍵時刻,竟有人突獻妙計,哪能不刮目相看,言聽計從。於是與陳餘密謀,先調動部分軍伍西進,看似是要去山中隱蔽,便好抄燕軍的後路,其實是暗自撤軍南歸,以防不測之虞。另一方麵,卻命申陽張黶兩路軍馬相機北撤,以護趙境西南邊境城池,謹防秦軍乘虛襲來,國都邯鄲便無兵抵擋。並且暗告申陽,要事先謀劃好,部署一支暗兵潛伏接近,一旦陳縣告急,當派得力軍將前往,趕緊接回趙國王臣家眷,也是防止慘遭不測,可見其思謀細密之處。